读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近乎受了一次精神洗礼。这种对常识的颠覆,对愚昧的讽论,对野蛮的声讨,对暴力的反击,直达人的灵魂。他用崇高解读下流,用猥琐写真高尚,揭开生活的不堪,人性的黑暗,时代的错谬,还原给人们一个真实真情的世界,告诉人们世事的本来面目。
王小波的作品和路遥的作品在现代作家里面是两个极端,王小波用文字严肃解剖时代,路遥用平凡深刻记录时代。在作品评论里面,很多肤浅的评论者贬低路遥,抬高王小波,这恰恰成了王小波笔下讽刺的对象。很多人读不懂王小波,更读不懂路遥。只是一厢情愿按图索骥的想要寻找答案,寻而不得就践踏之,有一种对创作者亵渎的恶趣味,也可见人性的猥琐。
跳脱出时代来读懂时代,是从王小波、路遥作品中寻找答案的唯一方法。王小波深谙人性的黑暗,也深刻理解庸众在时代暗潮汹涌下的推波助澜,有时候并不是时代蒙住了人们的眼睛,而是人们自动放弃思想,主动寻求与时代的同流合污。王小波没有丝毫贬低人性,相反他对人性的解剖还是留了情面。事实上,对于某些人的人性来讲,写出来就是对人这种高贵动物的侮辱。
路遥平凡文字的深刻是常人所不能见的,长篇小说不需要情节上太过矫情的讨巧,仅仅是一种叙述,放到时代大背景下,放到世事人心面前就足够震撼心灵。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王小波用脏的文字来记录人性的美好,路遥用美的文字来记录深刻,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不管是“我”、王二、陈清扬、还是隐在历史故事中的假写人物,王小波用俗而又俗的语言,给伪高尚和崇高画了一个彩妆,看上去多么美就有多么丑,让人忍不住的恶心,也忍不住的愤怒。对于个体而言,时代的风雨每一场都是毁灭性的灾难。他提供给人们一种思考,崇高和普通,伟大和渺小,对于个体人来说什么才更具意义。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被时代裹挟和主动与时代共舞,结果大同小异。人们的渺小在于,在时代的大潮面前,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哪怕清醒异常,哪怕恭迎如捣。庸众是时代泥沙俱下的润滑剂,顺水推舟的把时代给推进坑里,让自己陷入泥淖。
所有的文字记录其实都是一种对时代的反思,提供给未来时代的经验。王小波用文字解剖时代,路遥用文字记录时代,作者用血和泪交给时代一份史记,对于后时代的人们,是何等之幸。
用干净的语言记录猥琐,用下流的文字勾勒高尚。文字的脏恰恰证明作者心灵的纯净,世间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孔雀开屏,人们秃着尾巴,在狼奔豕突的生活中,战战兢兢的活着,本身就是对高尚的坚守,对幸福生活的执着。感谢王小波们精神的高贵,感谢路遥们的卑微的平凡,这就是普罗大众不屈不挠的生活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