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的晚上,小马(注)在微信里告知:许老师住院,状况不是太好,不能说话。相约等合适的时候再去探望。原以为像上次新冠期间许老师住九院一样,等以后到了疗养地及后来回到家中才得以两次看望了他。不料,正在我翘首以盼之时,7月20日1:30,小马发来信息:许老师今天中午已离世。我顿时发蒙,一时无语,回了几个字:悲哀!人生无常!
7月21日上午,我赶到无锡市奥林花园B区许老师家中,在灵堂前向许老师的遗像(遗体在殡仪馆)三鞠躬。在休息处,小马出示了由无锡市诗词楹联大家袁宗翰撰联,洛社书法家顾龙平书写的对联照片:
梁溪艺苑应许椽笔泰山鸿篇北斗
金匮文坛当承墨池遗爱林樾留芳
面对这高度评价许老师的嵌名联,想起许老师在艺苑文坛的巨大影响,更使人对许老师肃然起敬。
与小马及许老师儿女的交谈,知道7月24日上午8:18开始,在无锡市殡仪馆9号厅举行“许墨林遗体告别仪式”,届时,由无锡市文联代表致悼词。在与许老师女儿告别时,我一时哽咽,因为许墨林老师确实对我有知遇之恩。
虽然在无锡师专中文科的课堂上,许老师只当了我一个学期的老师,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从他担任《银幕与舞台》的主编开始,到以后任无锡市文联秘书长、电影电影家协会秘书长期间,直至许老师退休以后,我俩有频繁的接触,正应了“缘分”一说,他对我长期的言传身教,使我得益匪浅。作为1993年就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他,其作品集《雨花女》(特别是其中收入高中语文读本的《大佛的沉思》)、《心灯》,成为他对我长期教学的教材。当我不像样的文章汇集成册的时候,他以浓厚、纯正的师生情两次为书作序。最让人难忘的是,200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无锡举行,其中要有6位无锡当地人撰写论文,参加电影节的“电影论坛”,许老师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撰稿人,他却执意推荐了我,让我有机会参加该届电影节,与中国电影界的领导、专家、明星一起活动。我胸挂“嘉宾证”,许老师却只挂“工作证”,而在盛大的闭幕晚宴上,却不见了许老师的身影。没有许老师的退出,哪有我的进入?哪来我这人生的高光时刻?
许老师对我们同学说,他奉行的信条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深深地刺到了我的软肋。比起许老师的德和才,相差何止十倍百倍!
许墨林老师,我的恩师!许墨林老师,我永远怀念你!
注:小马,马晨燕,著名摄影家马玉焕的儿子,许老师对他关爱有加;小马工作和生活在离许老师家不远的地方,对许老师十分关心。这几天他忙着帮助料理许老师的后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