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离娄篇串解(4)

孟子·离娄篇串解(4)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5-29 00:10 被阅读0次

孟子说,看见自己的嫂子溺水了,却不伸出援手,挽救她的生命,那是没有人性的豺狼禽兽。男女授受不亲,是儒家礼法,但礼法的核心仍然是天理,也就是“诚”,礼法是教条,为人处世要懂得权变,权变所遵循的就是一个诚字。

淳于髡诘问孟子:“既然说到权变,现在天下万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您却守着所谓的君子信条而不肯出仕救民于水火,这是怎么说呢?”

孟子回答道:“嫂子溺水,只要伸出手就可以救她上来,但是天下危亡,则必须救之以道。您是要用手来救天下吗?”既然诸侯大臣都不循道、守道、行道,那我孟子出仕又有什么用呢?除非国君能够拜我为师,我可以推行道,出仕才有意义。

小事从权,大事从道,不是事情的两种情况,而是一件事。

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因此古代都是易子而教,这也是权变。

人生在世,有许多人需要侍奉,但侍奉双亲是最根本的,父子之伦,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人立于世,有许多东西需要坚守,但守身是最根本的,守身就是守仁义之道,就是守诚。

守身又是事亲之本,首先守城,才能真正做到事亲,儒家认为,事亲孝亲有三重境界,即”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盐铁论·孝养》。《孝敬》也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是事亲养志的典范。后世王阳明经常用孝道来讲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也是这个逻辑。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讲的是守诚要表里如一,懂得权变,才是真知真行。

05

孟子认为只有“大人”才能修正君主错误的思想。一国之君有仁心,则没有大臣会不仁;一国之君行事遵循道义,则没有大臣会不义;一国之君行为端正,则没有大臣会不正。我孟子就是要做这样的“大人”。

可是,人们对孟子却有种种的不理解,所以孟子说:“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人们之所以这样信口开河,是因为不需要负什么责任,或者没有吃到过苦头,好为人师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

孟子批评乐正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实际上表明自己的心迹,出仕不是为了个人荣辱,而是辅助贤君平定天下,这就是孟子展示的诚。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五章,实际是孟子的内心独白。

【《孟子》简读之离娄篇0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离娄篇串解(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bx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