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efa8faf31d0c49c4.jpg)
关键词:冒险和避险 基因记忆 本能
迭代 概率 基本规律 刚需
特立独行且正确 认知
共计3854字|建议阅读12分钟
有个有趣的发现,就是人们习惯性的是自己越缺什么,就越喜欢想要去各种途径去追求,哪怕有时候为这件事情去冒险。
但是,由于盲视,因此只是看到做成这件事情的表面效果,而忽视由于错误的选择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由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对于“冒险”和“避险”这两种思考和行为模式。
1.
我们听得太多的牛人们谈自己的经历,而由此以偏概全地认为他们身上具备为世界大不韪的冒险精神,因此也就告诉自己要想成功就要冒险。
而就像李嘉诚所说的,“我每天的99%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如何避免风险”。
股神巴菲特有他独特的而又简单投资理念,就是“别人贪婪,我谨慎,别人谨慎,我贪婪”,同时给投资者的一些建议,就是“不要做自己暂时不擅长的事情,不要加杠杆,不要冒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1802f4c8963d8dc3.png)
他们的这些观点,给我们感觉是让我们要避险而不是冒险,好像和我们观念之中的概念完全不同。
我们知道,假如“0”乘上再大的数字,最后的结果也还是“0”,而前者的“0”就是风险系数。也就是说如果事情的本身就完全是一种注定有风险的,而不懂得去有效地避险,那么无论你怎么努力,最终得到的永远是“0”。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投资赚钱的冒险和避险的区别。
前者的冒险,就是在追求那可能概率非常小的个别事件,但由于他们的其他配套的一些能力,或者事件发生的概率都很低,所以即使其中有某一次事件的概率非常高。
但是成长的投资轨迹来看,他们最终的收益也是微乎其微的。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冒险性的行为,为了追求某一次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倾其所有但最终却输得很惨。
但是后者的避险,这种模式常常为很多人所不屑,他们好像看似总是很平常且概率不高,但是如果你有活在未来的耐心,你就会发现正是因为这种看似没有波澜壮阔般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但正是由于这种人多谨慎的投资方式,最终让他的收益接近一。
而这种投资模式,就是我们常常所没有兴趣,但是往往相对正确的避险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8695d6c482fc6885.jpg)
但是,由于我们都非常期望一次性的成功,被一劳永逸的终点性的思维所绑架,从而让我们通常做出那些,即使有悖于正确的事情也要甘愿冒天大的风险。
而我们通过了解刚需,以及如何正确的认识和选择正确的刚需,我们知道要有活在未来的耐心。
我们常常听到要有冒险精神,就是勤于冒险,敢于冒险,才能突破自我获得成功。但是,同时也有一句话叫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我们常常因为内心的和物质的贫困,所以有强烈的欲望想要通过不择手段等各种目的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
即使获得短暂性或者阶段性的成功,但由于你的穷人思维根本性没有得到改变,它会驱使你继续去不断的冒险,但总有那么一次的风险,足以让你前面所积累的所有的财富瞬间清空。
所以,我们每个人最该改变的不是自己的物质状况,而是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我们要有避险的精神,但不代表我们无为什么都不做,而恰恰是让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2.
另外一个事实是,我们常讲“汝非鱼安知鱼之乐”。
同样的道理,我们放在在投资这件事情上面来看也是如此,也就是往往我们以为对方是在冒险,然而在对方看来也可能是只是已经准备成熟、心有成竹的行动而已。
我们之所以会有那种感觉,只是因为我们不懂,两个完全不同维度的人,更不要奢望你能够理解对方维度的认知。我们一直在学习要避免自己的认知偏见,也就是不要陷入自己的经验,和单方面没有经过考量认知圈子里面不能自拔。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3c0e4dbce27cc424.jpg)
因此,在对待自己看不懂的事情,我们要以更加宽容开放的心态来看,承认那些可能在我们看来是冒险的行为,而在投资点本身有可能是他们避险的一种行为模式。
马云有句大家大家都知道的话,就是“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我们可以把这看成是四个纬度的人,只要你处于前三者之中,而且事实上常常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三者。
因此,无论第四维度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在你们看来都是一种冒险行为。而对新奇的事物缺乏基本的认识,以及长远的视角,那么很可能你在这个领域上只能说是盲人,而且在你们看来这些都往往是有风险的。
我想,从马云的角度,也许在他看来已经有了国外实践的案例,并且通过无数次失败的迭代经历,从而做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的样子。因此与其说他是在冒险,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他通过以犯小错的快速“犯错的思维”不断调整自己,恰恰是为自身长久考虑的一种避险行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创业成功者,在我们的观点上看,他们都是坚持而勇敢的冒险家。而在他们的眼中看来,反而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洞见以及现有基础和规律的一种基本认识,因此投资这件事在他们那里压根就不存在冒不冒险,根本就是在为不确定的未来的避险行为。
所以说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就是为了能够看得懂、看得透那些,原本在大多数人或者以往自己认为是冒险行为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ffc118b2332969eb.jpg)
我们随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往的经历,在最初对于学习走路这件事情,想想看当时是不是认为,两条腿肯定没有四条行动更加稳妥安全,因此认为两条腿走路根本就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但是通过,几十万、上百万年祖先的进化,让我们形成了了基因记忆,也就是两条腿走路我们可以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到远方的世界,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安全。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今天的猩猩们看来,我们人类的这种行为仍然是一种巨大的冒险,因为需要承担极大的脊椎和大脑的压力,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放弃了这种四条腿的安全感,从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整个物种的进化。
因此,我们看不懂,但并不代表这就是一种冒险行为,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我,从而获得更多维度更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
同时我们要,时刻得警惕自我认知的偏见,因为这可能是导致我们看待冒险和避险最根本的误区,当然也是让我们丧失更多获得更大进步的因素。
3.
回到冒险和避险的两种思维模式,我想无论是冒险还是避险,都是和风险有关,而区分两者两种才是正确的投资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取决于我们自身和风险的关系。
在二者的博弈之中,如果个人这个客体,掌握的资源远远小于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那么就只能说这是一种冒险行为。而如果自身拥有的资源足够大,甚至有可能大于最初界定风险的本身损失,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相信这根本只要做好避险就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0d93a39e857799b7.png)
所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和风险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取决于个人这个客体。
我们知道,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性别等的人来说,这件事情的本身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
就比如,同样是对于跨越三米远的鸿沟来说,我们作为成年人来说,这简直是轻而易举。只需要做好避险工作就行,也就是选好自己的初始起跳点,避免因初始点太远而导致摔下去的风险,这个往往是很好把控的,只要自己稍微有一点基本的尝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跑起来跨开脚步行动就行了。
同样事情,如果放给几岁的小孩这个个体本身,那么我想这就要另外考虑了。可能在小孩子看来,要想跳过去简直是自寻死路。当然这里面我们要排除那些天赋异禀的跳远高手,即使在很小的时候也可能展现出高于同龄人的本领。
但就论这件事情的本身来说,对于大多数小孩来讲要是无视风险想要靠自身的现有的力量跳过去,那么结果无异于是冒险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同样一件事对于不同的个体这个主体来说,风险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做这件事的风险本身是相匹配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别人看来的冒险对于他来说,只要做好避险就可以了。
反之,如果自身和水平,与处理的事情所带来的风险无法匹配,通常表现为低于风险之下,那么如果还是一意孤行的话,只能说这是在冒险。
以上是从两者关系中主体的本身进行分析的,当然原来的风险会由于个体本身的不断成长,从而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原来看上去的风险,现在看上去可能根本就不算什么。
但是,同时世界本身也是如此,随着你的进步,你所需要面对的风险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大的,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可以说就是在把一个个原来看上去冒险的行为,逐渐变成只用避险就可以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91ce94f0dd6844cc.jpg)
除了这个,另一方面就是从风险来看,也就是说从事情的本身这个客体去分析。
首先,就是判断事情本身的风险程度,之前我们学过了要做“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多数人认为的有风险的事情,比如创业有风险、投资有风险、到最后我们半开玩笑地说可能你每天出门都有风险,或者说你活着就有会死去的风险。
我们只有做了“别人眼中有风险”的事,而自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及有通过自己的判断、逻辑的推导自己符合世界运行的规律,做到了“特立独行且正确”,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这已经不是在旁观者看来的在冒险,而恰恰是作为当局者的“有勇有谋”的体现。
其次,就是有些事情是已经被验证是有风险的。
比如赌博、做自己没有任何知识积累的事情、或者有违反自然规律的事,等等。
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哪些事情是别人不敢做的,以及哪些事情是做的人太多。
我们在这四个维度之中,只有找到别人不敢做而且自己也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判断的事,那样才可能化风险为避险。
4.
所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既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处于哪个阶段,同时结合对于风险本身的正确判断,从而让自己是在进行“有准备”的避险,而不是无准备的冒险。
所以说,世上本无冒险,只是会避险懂得避险的人少了,那么冒险的人就多了而已。
今日思考:对你来说,哪些行为是在冒险?为什么?对比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分享,让我们一起进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0870/d90c1a9e540fabe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