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喜欢是越了解就是越着迷,就像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字,虽然是文化气息浓厚,是学术型的,但是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和知己对话,丝毫不存在障碍,分享两段我喜欢的语言:
“在一次次的精神挣扎中,最终战胜的,总是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他知道,那个时代由于大家把死看得过于平常,因此爽然求死虽然容易却似九牛失其一毛,或似蝼蚁淹于滴水,实在不值一提。相比之下,只有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之后再死,才大不一样。正是想到这里,他说了一句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也。”
这一段是关于生死的谈论,这是我们始终都会面对的难题,可是有多少人在生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又问:把《史记》作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我的回答是: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历史散文的范本应该比寻常散文开阔得多,才能摆脱琐碎技巧而获得宏大神韵。除了内容,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笔。”
这段话是关于写作语言的,我喜欢散文,也喜欢写散文,因为散文透漏着真善美,我不会编造一系列小说,自认为没有那方面才能,对于散文,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像是冥冥之中命中注定的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