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点:
今天开始《国语》,从体裁、时代、作者、成熟时间、思想立场等方面对《国语》的基本背景进行介绍,核心要点是:《国语》是一部站在儒家立场,针对统治阶级的名人名言精选集。
一、《国语》的时代背景
1、有点混乱的分期概念
(1)“先后之分”有点乱
- “先秦”,是指秦朝以前
- 但“后秦”却不是指“秦朝以后”,而是指五胡乱华时代一个政权
(2)“金国”、“后金”有点乱
- 清军入关前,国号为“金”
- 宋朝时期也有一个金国
- 为了区别,把满清建立的金国叫后金
(3)“前后之分”有点乱
- 清朝初年称明朝为“前明”
- 民国年间成清朝为“前清”
- 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并无一定之规
- 有“前苏联”,无“后苏联”
(4)“东西之分”是比较明确的
- 西汉、东汉
- 西周、东周
2、先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1)郡县制从秦朝开始
- “郡县制”正式取代“封建制”
- 毛泽东:“百代多行秦政法”
(2)秦朝以前的“三代”:夏、商、周
- 夏朝基本是传说
- 商朝历史稍微丰富一些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
- 前半段称“西周”:政治中心在陕西,记载不多
- 后半段称“东周”:政治中心在河南,史料丰富
3、春秋与战国
东周分为前后两段
- 前半段称“春秋”
- 《春秋》、《左传》两部书基本涵盖这一时代
- 后半段称“战国”,从“三家分晋”为起点
- 韩、赵、魏,三家分晋,窃国者为诸侯
- 标志战国时代的开始
- 《战国策》记载这一时代
4、《国语》涵盖的历史时段
- 绝大部分与《左传》重叠,两书可以对照看
- 《国语》比《左传》跨度更长
- 从西周中段开始,到“三家分晋”结束,历时515年
二、《国语》的体裁
1、《左传》: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逐年记事
2、《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 按国别记事
三、《国语》的篇章结构
1、字数
全书七万余字,与《庄子》差不多
2、国别
八个部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四、《国语》的内容和立场
1、《左传》偏重记事,《国语》偏重记言
国语,顾名思义是各个国家的名言选编
2、长篇大论居多,很少三言两语
3、思想立场
教育统治者要学好,要尊重传统,即“周礼”
五、《国语》为什么不流行
1、考试不考
不是考试必读书
2、读者对象是统治者
对绝大多数人不适用
3、太过古老、传统
- 智慧过于古老,不合时宜
- 文笔过于务实,时过境迁后,反而成为流行的阻碍
六、《国语》的作者
1、作者不确定
那时没有著作权意识
2、有人认为可能与《左传》作者是同一人
司马迁《史记》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与传说中《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可能是同一个人
六、《国语》与《左传》的瓜葛
1、若是同一作者,为何分写体裁不一的两部?
- 可能是把写作《左传》过程中剩余的素材,重新编辑整理,成为《国语》
- 有人认为:《左传》是《春秋》的“内传”,《国语》是《春秋》的“外传”
2、《左传》与《国语》作者可能不是同一人
两人可能分别属于先秦史官的两大体系
- 先秦史官分为两种:
- 一种负责记事:国内外新闻大事
- 一种负责记言:领导重要讲话
- 前者属于记事体系,写出《左传》
- 后者属于记言体系,写出《国语》
3、总体判断
- (1)《左传》与《国语》不是同一作者
-
(2)《国语》作者应该读过《左传》
很多历史事件是对《左传》内容的增补 - (3)《国语》成书于战国初年
- (4)《国语》采取儒家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