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作者: 舍得生命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5:47 被阅读0次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士师记》最后五章的两个教训和现实意义

最后五章的两个教训和现实意义

【士17:6】“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各人任意而行。”

“那时”,是指在士师时代,在约书亚这一时代的人——这些领袖,这些带领人他们,在争战上,在与上帝的交往中有过成熟经验的人——当他们不在以色列中间的时候,就是那时,说他们中间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士18:1,19:1】都同样是:“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发生了后来记载的故事。我们继续看

【士21:25】“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各人任意而行。”

从17章一直到21章,这里集中性的向我们交代了一个主题,正是对应《士师记》开头的三章,也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当时士师的时代,上帝要以色列人学习的功课,为要试验他们。也就是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看他们如何去行,让他们亲自去经历,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令人失望的状况,是什么呢?就是各人任意而行。

我们来概括一下这几章内容的本身。

17到18章是一个内容,讲到关于祭司和献祭的问题。

19到21章是一个内容,讲到了以色列中行邪淫的问题,并且出现了混战局面。

所以,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百姓任意而行,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以上两个方面。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当牧者们不在的时候,我们当如何行呢?能不能效法以色列人,任意而行呢?我们要从他们的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当时以色列中出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方面对我们来说,是指:

第一,在真理上的问题。因为祭司是教导真理的,祭司制度的混乱代表着传讲真理的混乱,也意味着与圣所有关的真理的混乱,圣所就是福音的预表。所以,我们说真理上的混乱,实际上特别是与得救有关的真理的混乱。

第二,在实际信仰生活上的问题。因为行邪淫的状况出现,意味着以色列人不遵守律法书上的教导,任意而行,没有原则。这也就是我们信仰生活的问题。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按照先知证言的教导生活呢?有没有归正呢?

(一)第一个教训和意义

第一个教训和意义

我们具体来看这两个方面。第一,在真理上出现的混乱。

一方面,是随意地去认定哪个人是传道人,随意地让哪个人上讲台讲道,因为没有了讲道的人,因为没有了传讲真理的人,没有了牧师、长老在我们中间。因此,真理就逐渐的偏离了、混乱了,随意地去讲解,随意地来请人讲道,这些就是没有秩序的讲道、混乱的表现。

另一方面,我们很多人在真理上是混乱的、迷茫的,并不知道信仰的缘由是什么。虽然也是信的,也是守安息日的,也是可能接受着现代真理,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亲自查考过话语,长期的依靠传道人的思维,自己没有思考过,所以现在迷茫了。就可能在这上面出现着很多的混乱,所以,很多的人在网络上就这样地在里面寻来寻去……

然后呢?可能在上面找到了一些其它教派的讲道,他们也就发在朋友圈里面,发给别人,所以这样的时候就成了混乱的时期,以至于让人都处在混乱的这个教导上了。

这就是17到18章里面的内容,着重是在真理上出现的混乱,这是在信仰上的不稳定,这是对我们信仰的缘由没有清楚地认识导致的结果,这是一点。

我们继续接着上面的内容,进一步说一点。

我们过去过多地依赖于牧师、长老的这些讲道,那么我们很多的时候把注意力,把时间都花在了这个讲稿的本身,不是说这些讲稿不重要,不是说牧师的这些讲道不重要,这也非常的重要,它有一定的功用。但是,我们不能把信仰建立在牧者身上,牧者不能代替我们得救,我们要亲自建立与上帝的关系,学会思考。

牧者的作用我们要认清楚:就是把我们引导到真理当中,引导到《圣经》当中,让我们自己学会去上路,让我们自己学会去亲自思考,让我们自己学会从这个讲稿出发——这是一个引线——能够把我们带到上帝面前,建立和上帝,和圣灵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借着圣灵的老师亲自地学习,亲自的思考。

只有当我们学会去思考,学会去学习,才会进一步地学会去经历福音。

所以,这第一点,就是因我们过去没有学会这样的经验,才会出现现今的寻来寻去,最终就是盲目地去寻求,拿来就用的结果。这就是任意而行,在真理上的混乱。

(二)第二个教训和意义

第二个教训和意义

然后,19到21章讲到了另外一个事情,那是什么呢?首先,利未人和他的妾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不法的事情。然后,又出现了基比亚人的恶行,这个基比亚人的罪恶。这就是在信仰生活上的混乱,不按真理而行,这就表明了不按真理而行的这种状态。因而引起的这个争战,打仗的事情,甚至让便雅悯支派的人遭到了灭族之灾,缺了一个支派。这些就是在信仰的实际生活当中,不按真理而行,出现了任意而行、任意妄为、没有秩序混乱的这种状态。

因为没有了王,因为没有了指导的思想,因为没有了指导者,没有了领袖的带领,以前习惯于依赖这些领袖,现在上帝把这些领袖给挪去了,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方向了,我们不知道这个工作怎么去做了,不知道这个信仰怎么信下去了。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这种混乱的状况,随意的而行。

这些表明了什么呢?虽然这里提到的是一个方面,其实表明在信仰生活的多方面都违背了上帝的旨意,都偏离了证言的教导。他们不按照上帝借这些牧者离开我们,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上帝的身上,转移到证言上。不是等着哪一个人去做出一个指示,那么你要等好久,他才能做出一个指示,也是很片面的;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也是很单一的,也可能不适合你所有的需要,但是证言却是很全面的,证言就是非常适合你需要的很多方面的。所以,证言是很及时的,你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然后呢,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现在虽然口上说不拒绝证言,甚至我们还没有更多更切实地去学习五大怀著。我们对这些证言根本就没有太重视,在很多教会里面,安息日就是学习一些讲稿,一天到晚都在学讲稿,平常也是学讲稿。不是这些讲稿不重要,牧长们的这些讲稿,只是起到一个启蒙老师的作用,只能是这样,就是把你引进门的作用。我们在听一篇道的时候,其实呢,我们对牧师的这些讲道背后的体验还不是太清楚。

他们要讲一篇道出来经历了什么呢?他们思考的经历、思想上的经历和他们所获得的这种经验,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不清楚,都没有办法具体地说明。讲道只是一个很大原则性地指导,然后讲说出来,所以都需要我们去揣摩。我们也需要思考人家得到的这个结论,得到的这个答案,是怎么样查到的?是怎么样经历的?当时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就是说你必须要亲自经历了,你才能够知道,如果你不经历的话,你是无法知道的。再比如说,可能我们知道要饮食改良,但是别人饮食改良的时候,别人思想当中就有过很多的曾经饮食改良的这些经历,但是你听的时候,就感觉饮食改良也就是吃素食,只能达到这样的一个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说不让大家去听、去看这些内容,而是说最终要回到《圣经》和《预言之灵》当中,这才是我们信仰的根本啊!非常系统,非常成熟、非常坚实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对证言的学习和领受,所以我们在信仰的生活当中,我们所行的很多都是不按真理而行;有的可能是部分按真理而行,那也只能是从别人那里曾经说过的、讲到的听来的,因为很多都没有按真理而行,没有系统查考的经验,就只是片面的认识。

什么叫重生呢?什么叫悔改呢?什么叫圣化呢?

圣化,就是我们每一天在这种福音的经历当中,在每一个试验点上,要学会去面对,学会去接受;然后去顺从、去选择;然后依靠上帝的能力去得胜;然后我们胜过这个试验。这样,我们就会被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然后我们就会处在走向罪的涂抹的经验上。

如果我们没有这些经历的时候,你即便是讲 了走向罪的涂抹,即便是你知道这些末后事件的这些顺序,但是你就无法获得这些经验,获得这些结果,因为你没有审视到自己的问题,你怎么样去悔改呢?你怎么样去抛弃罪呢?你怎么样去角力挣扎呢?怎么样去在这个试验点上认识自己,然后跨过这个试验点呢?怎么样去得到提升呢?就不会有这些。

大家还总是在一种自以为义的状态中:“啊!我们是领受大光的,我们是144000人的候选人,我们是要领受晚雨圣灵的,我们是从那个安息会出来的,我们是这一小群人比他们强……”这样的思想,即便是我们没有这样做,但是或多或少的是不是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呢?虽然这些话都是很好的,我们领受的真理本身是很好的,但是我们必须在经验上跟上这个真理的步调。否则我们就会成为老底嘉。

我们生活的经验,我们人心的这种思想的观念,我们这种思维的观念,我们里面的这种状态,我们都需要不断地跟上这个真理的发展,那就需要对证言的学习,对上帝话语的学习。所以,这个重生、圣化的这种经验、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你的思想的认识不断地再提到一个高度,你的观念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转变,那么越来越倾向于上帝这一边;对上帝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对上帝的引导,以及祂的作为都要不断加深。

所以,这就是你义的量在不断地增加,义的标准在不断地提升,最终我们才能够达到成熟的阶段,这个成熟的义,也就是被称为成圣的义,这样的人他们才会达到一种:

“我不愿意再犯罪了,啊!我非常地厌恶罪……”那么就走向罪的涂抹,不再犯罪,非常稳固的这种地步。

<3>未完待续……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mb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