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芳华》小说时,我很为刘峰难过,那么好一个人,却因为所谓的“触摸事件”被批判后下放连队,后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伤残,退伍后,为生计四处奔波,最后又患上绝症英年早逝,可谓善未善报,实乃悲催人生。
可看了电影后,我细细回味小说和电影,突然觉得我们真不需要为刘峰不值,因为刘峰始终是与时代同行、与向善同在的。他的心是纯净的,他的一生始终遵从了本心,从不矫揉造作,他一生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同伴。
不是吗?在那个学雷锋时代,他的助人为乐完全是出自本心而非为了当学雷锋标兵。他爱上林丁丁,在他认为时机恰当时向林丁丁表白,也是遵从了本心,完全没有屈从于那个时代的禁欲虚伪。后来他在自卫反击战中受伤,巧遇送物质的卡车搭救,在完全有机会获得最佳治疗时机时,他却毅然选择指错路先让司机将车上物质送到前沿阵地,这也是遵从了本心,因为他不愿意因为先送自己去医院而误了阵地补给的及时送达,使战友陷入险境。再后来虽然他生活境遇并不好,但依然想法子去祭奠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不接受关注他的战友的帮助,坚持自食其力,在海南打拼时还试图挽救一失足女子,在北京打工时也是认认真真,后来得了重病仍是坦然面对,记得书中写“我”去看刘峰时所见到的“刘峰戴着棒球帽,一身运动装,右手插在衣兜里。”刘峰在讲到老兵境遇时这样说“咱打完仗也就下岗了。哪个国家都一样,当兵的嘛,仗打完了就都是换下来的废零件,旧螺丝钉。不能说螺丝钉旧了,没用了,非不让扔,那会行?不讲道理了不是?我说咱别跟美国退伍老兵学,当叫花子,满大街出丑,倒是出了国家丑了,不更出自个儿丑吗?”说这话也是出自他本心,后来我们知道有一个人一直默默地爱着刘峰,而且还陪着刘峰走完了与疾病斗争的最后岁月,这就是他的战友何小曼(电影中的何小𦱾)。这个何小曼之所以爱上刘峰,就是因为刘峰的善良真诚,人生难得一知已,在刘峰生命的最后时刻,有这样一个人不离不弃,难道不能说是善的回报吗?当人能够遵从本心坦诚地活过一回,难道还不值吗?
忽然我领悟一点无论世界如何改变,善和爱当是永不能舍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