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兵数万屯驻辽隧,修筑防御工事二十余里,诸将想要进攻,司马懿说:“贼军之所以坚壁以待,就是想把我们拖死,如果去进攻,正好中了他的计。况且贼军大部队在此,巢穴空虚,我们直指襄平,一定将他们击破!”于是制作大量旗帜,虚张声势,假装要向南迂回,卑衍等尽出精锐,向南阻截。司马懿秘密率军向北,渡过辽水,直扑襄平。卑衍恐惧,连夜回撤。魏军进至首山,公孙渊再派卑衍迎战,司马懿攻击,大破卑衍军,于是包围襄平。
秋,七月,连日大雨,辽水暴涨,运输船从辽口可以直接开到城下。大雨下了一个多月,还不停止,平地水深数尺,三军恐惧,想要转移军营,司马懿下令军中:“敢言移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反禁令,被斩,军心才安定下来。襄平城中仗恃有洪水保护,出城打柴放牧,泰然自若,诸将又想去攻击那些打柴放牧的人,司马懿不许。司马陈珪说:“当年攻打上庸,八部俱进,昼夜不息,所以能在半月之内,就拔坚城,斩孟达。如今远道而来,反而更加安然缓慢,我实在是看不懂!”司马懿说:“孟达兵少,而粮食足够支持一年;我们的兵力四倍于孟达,而粮食不够支持一个月,一个月对一年,怎么能不速战速决?我们四个打敌人一个,就算是损失一半,只要能攻克,也应该去做。所以,当时我不记死伤,那是在和粮食赛跑。如今呢,贼众我寡,贼饥我饱,况且洪水不退,要攻城也没法攻,着急什么呢?我从京师出发以来,从来不担心贼军进攻,只担心他们逃走。如今贼军粮食将尽,而我们的包围圈还未完成,这时候去抢他的牛马,打他的樵夫,这不是撵他们走吗?用兵是诡秘之道,要因事而变化,贼军仗着人多,又有大雨,所以虽然又饥又困,还不肯投降,我们应该示弱,让他们安心;不应该为了牛马樵采一点小利而惊动他们,这不是正确的做法。”
朝廷听说大军遇到雨季,大臣们都想要撤军,皇帝说:“司马懿临危制变,擒获公孙渊,指日可待!”
雨停了,司马懿于是完成包围圈,堆土山,挖地道,做盾牌,造楼车、冲车、云梯,昼夜攻城,矢石如雨。公孙渊窘急,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的惨剧,死者众多,其将领杨祚等投降。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来见司马懿,请求解出包围,大军稍往后退,公孙渊君臣将捆绑自己,出城投降。司马懿下令将二人处斩,檄书告诉公孙渊说:“楚庄王包围郑国,二国是平等的列国,宋伯尚且自己肉袒牵牛羊迎降,我乃天子上公,而王建等居然要我解围后退,他们懂礼貌吗?二人老糊涂,传达你的话,却不能正确表达你的意思,我已经替你把他们斩了。如果你还有别的话要说,可以再派年轻的,脑子清楚一点的人来。”公孙渊再派侍中卫演,乞求定一个日子,送儿子为人质。司马懿对任演说:“军事大要,就五种情况: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守不住则走,另外两个,就是投降与死亡而已。你不肯把自己绑了来投降,那就是已经选择了死亡,不需要送什么人质!”
八月二十三日,襄平陷落,公孙渊与儿子公孙脩率数百骑突围,向东南方向逃走,大兵急速追击,斩公孙渊父子于梁水之上。司马懿进入襄平城,诛杀公孙渊政权公卿以下及军民七千余人,尸体堆积成山,再以土覆盖,称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全部平定。
公孙渊将反之时,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被公孙渊诛杀。司马懿于是为纶直等坟墓封土加高,显荣他们的子孙,又释放公孙渊的叔父公孙恭。中原人士想要回到故乡的,自由返回。于是班师回朝。
当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在公孙恭在位时,作为人质被送到洛阳。在公孙渊还未反之时,数次陈说公孙渊将反,想要让国家征讨。等到公孙渊谋逆,皇帝不忍心将他在街市上斩首,想在狱中行刑。廷尉高柔上书说:“我听说公孙晃数次要求归附国家,举报公孙渊将要萌生祸乱,他虽然是罪犯家族,但他的本心可以宽恕。当初孔子安慰司马牛不必忧惧(司马牛的哥哥凶逆,将要掀起变乱,司马牛忧惧,孔子安慰他说:‘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不必忧惧。’),祁奚也指出羊舌肸(xi)没有过错(他的哥哥因为政治原因被处死),这两件事,在古代都是美义。臣以为,公孙晃有言在先,应该宽免他的死罪。如果他之前没有表明态度,那就应该绑到街市,公开处决。如今进不能赦免他的性命,退不能公开他的罪名,在监狱里不明不白的逼他自杀,这会让四方各国,批评我们的做法。”
皇帝不听,派使者带着金屑毒酒,强迫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喝下,赐给棺木寿衣,就葬在公孙晃家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410/43caec8adbb0654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