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69639/a85dea6989d9a902.jpg)
现代社会,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文化交流是一种必然,也就是说,文化交流不仅是主动的欲望,更是今日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闭关锁国曾经让我们落后、挨打,而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也并不是“示好”,而是客观环境对我们的要求,更是我们促进世界和平的必要行为。所以,文化交流不仅是主动需要,更是客观要求。
什么是交流?有来有往是交流,交流是双向的,单向是灌输。所以,交流不仅是我们告诉对方“我是什么样,我有什么”,更是询问对方“你是什么?你有什么?”,如果能对对方也保持浓厚的兴趣,热切地去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习俗,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可能与对方建立起良好、持久的关系,促进理解,促进和平。所以,很认同汉办培训老师的观点,她不赞同“推广、传播”这类具有主动、单向色彩的词汇,是的,这类词汇是令人生厌的。须知,人是因为别人对自己有兴趣而对别人感兴趣,他不会无缘无故的爱上你,就像恋爱,很多时候,你是因为别人爱你而爱上他。
那么,交流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交流的正确态度是平等、谦虚,而非居高临下、唯我独尊、妄自尊大地指手画脚、谆谆教导,这种令人生厌的、失败的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天朝大国的心理,与100多年前西方殖民者对我们的殖民没有区别,无形中,我们可能成了自己痛恨的人的样子,所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泱泱大国、万方来朝、中华优越、文明古国的态度是要不得的,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促进理解、和平,促进文化和生活的多元化。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培训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除了“推广、传播”,她也不赞同“战略”这类具有战斗、自大色彩的词汇,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让人讨厌,产生负面效果。总之,我们这个缺少平等意识的民族,应该好好学习“平等”。
那么,交流什么内容呢?谈到交流的内容,很多人本能的会认为应该交流传统文化、国粹,比如武术、京剧、中医、书法、国画……。但事实上,一方面,这样的内容会给对方造成误解,给对方制造一种假象,对方会认为我们还生活在清末,留着大辫子,穿着旗袍,听着京剧,甚至还裹着小脚,而众所周知,这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正如俄罗斯学者马斯洛夫·阿列克谢所说,学习汉语的学生,特别是年轻学生,他们更希望了解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日常生活、普通人的生活,比如,除了介绍春节,还可以介绍“光棍儿节”、“双11”,除了介绍饺子,还应该介绍汤圆,大家都知道,中国北方人重视饺子,但南方并不特别重视饺子,更重视的是汤圆,除了京剧,应该更多的介绍网购、流行音乐、网络节目、网络文学、移动支付、真人秀……等等,这些与当代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些才是今天的、真实的中国。
所以,交流的态度应该是平等的,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人教导,没有人喜欢别人向他们炫耀多么富有、多么优越、多么文明,交流的内容应该真实可靠,应该是对方感兴趣的,唯如此,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促进理解,促进和平。
总之,平等、真实是真正的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