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其实男人也是水做的。因为人体的大部分都是水。据医学研究表明,人在胎儿时期水占身体比重的90%,婴儿是80%以上,成年人是60-70%,老年人便降到60%以下。
人一旦失去超过体重的15%到20%的水份,就会死亡。其他动物植物也是没有水就无法生存。
水是如此重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和饮用水的方式息息相关。
按大众主要饮水方式来分,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吧。
第一个时期:地表水为主时期
中国大地河流水系星罗棋布。很久很久以前,这些河流没有受污染,清澈甘甜,人类的数量也不多。水多人少。人们在近江河湖泊的地方聚居形成小村落。这些小村落也是后来的城市的基础。
这时人们喝的水是没有处理过也无需处理的地表淡水或泉水。地表淡水包括江河湖泊里的水。泉水虽也是不需挖掘就可取用的水,但其实是地下水。
第二个时期:井水为主时期
不知道世界上谁最先发明了井。在中国,传说是伯益发明了凿井技术。
《吕氏春秋·勿躬篇》有记载:伯益作井。 伯益是黄帝的5世孙,曾是禹治水的主力干将。
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水井是浙江馀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其年代为距今约5700年。
古水井 (截屏于纪录片《水脉》)有井以后,人的居住就不需局限于在离地表水近的地方。井的出现也促进了城市的形成。
古罗马人的一个出名的早期运水工程建筑叫引水渠(Aqueduct)。引水渠把水源的水引到城市供生活用,也是解决城市用水的重要发明。这里不详述。
第三个时期:自来水时期
十九世纪,因工业革命,城市人口迅速扩张。人口密度增长,但市政辅助设施包括水的卫生和消防没跟上,造成霍乱等瘟疫的橫行和火灾频频爆发。一场场灾难的发生也促使了市政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自来水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原水(未处理的水)抽取,原水净化处理和消毒处理。
“自来水”的提法,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从英文“Drinking Water”翻译过来的,一种认为是苏轼提出来。我做了些调查,没找到支持第二个观点的有力证据。我更倾向于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说法。
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中,中国引进了很多西方工业技术,其中也包括自来水处理技术。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是1885年投产的上海洋树浦水厂,但这是洋人投资建的。
北京自来水厂首都北京的第一个水厂是1910年投入运行的京师自来水厂。这个水厂是中国自筹自建的。这个水厂的背后还有个故事。
清末,北京接连起了几次大火,其中两次比较严重,一次是光绪皇帝大婚前的紫禁城贞度门大火,一次是光绪末年天坛祈年殿大火。几次大火因消防用水的不足而损失惨重。
慈禧太后大为愤怒,问袁世凯:“防火有何善政”?(意思是“防火有什么好办法”)
袁世凯说:“以自来水对。"
随后当时的农工商部大臣溥颋、熙彦、杨士琦就上了个名为《请建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奏折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不到十天,慈禧太后就批准了奏折的建议。原因可能是因为奏折上的一句话:”请建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 这句话打动了深受火灾频发问题困扰的慈禧。
此后周学熙被任为北京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总理,负责筹建工作。水厂的地址在东直门,水源是顺义孙河的河水。自来水厂于1910年3月投入使用。
刚开始时,人们因习惯了喝井水,对要花钱的自来水不太感冒。并且自来水龙头刚打开时有白色泡沫,人们以为是肥皂水,称之为”洋胰子水“,很是嫌弃。
后来自来水公司采用了各种促销手段,并通过宣传打消了人们关于"洋胰子水“的疑虑,人们才慢慢接受了使用自来水。
不管是什么样的水,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我们的人体约60%是水份,大脑约70%是水。我们的每个细胞,包括每个脑细胞,都需要水。当你感到渴时,细胞可能已经缺水。所以要常喝水补充体内的水份,不要等渴了再喝。
当你学习累了,书看不进去,也许你该喝一杯凉的水来滋润你的脑细胞。
嗯,或许你该喝口水了。
参考资料:
1.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水脉》纪录片
2.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介绍自来水博物馆的纪录片
L04E5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