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青岛的一名15岁女孩在家中勒死了自己的母亲,并把尸体藏在行李箱中,安然的和尸体一起度过了两天一夜,直到女孩母亲的同事发现异样后报警才被发现。
这样的新闻不免让无数家长心寒,无法理解为何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却把他们养成了恨自己入骨的仇人?
随着网上案件的逐渐披露,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45岁的张灵离婚后,带着女儿独自生活。事业有成的她十分要强,对女儿的管教也是极为严格,要求颇高。学习上,要求女儿必须是前5名;生活上,必须得听她的话。
据女孩的同学回忆:"在学校里,有一个男生和该女孩关系比较好,平时也走的近。但女孩的妈妈误会了,以为他们是恋爱关系,直接冲到学校里大闹一场,当时气氛很尴尬。"事后女孩对同学说:"我们家什么都好,就是我妈不好。"
张灵除了对女儿严苛管教之外,对女儿爱也是令人窒息的。
女儿想吃牛肉,她就会买澳洲进口牛肉;女儿想吃羊肉,她就专门从内蒙买羊肉现宰现杀;女儿上高中之前,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一如既往地接送。
这样"窒息"的爱还体现在张灵为女儿做的诗中:
你可曾知道你一直
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
掬你于口中怕热度捂伤了
初春的嫩芽
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
初冬的雪绒花……
就是母亲张灵这样的高要求和令人窒息的爱,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案发后,女孩向警方交代的弑母原因竟然是“考试成绩不佳,担心家长责备”。女孩说:“妈妈平时对我太严格了,本来我周五就想这样做,只是还在学校里,等周末放学回家,借着帮妈妈按摩,就......”
这类弑母案件近些年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2月,四川眉山一13岁男孩在家中因为琐事和妈妈吵架,将母亲杀害。
19年3月,江苏省建湖县13岁男孩因母亲制止其玩手机,将母亲杀害。
18年12月,湖南一12岁男孩因为不满母亲制止其抽烟,连砍母亲20多刀致死。
还有19年4月,轰动全网的北大学生北大学生吴谢宇杀母案。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孩子不堪父母高压自杀的案件。
19年4月,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位年仅17岁的男生和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拉开车门,跑到桥边,纵身跳下。
19年9月,重庆某小区,三名初中女孩手牵着手从18楼坠下。
同在19年9月,洛阳某小区,一名10岁的男孩因为暑假作业没做完,家长不签字,孩子怕老师批评,就从14楼跳了下去。
近年来,这些桩桩件件的悲剧案件无不让家长们痛心疾首。对孩子,父母倾其所有,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叛逆、不好好学习、离家出走,甚至弑母、放弃生命。这到底是为什么?
《高情商养育》中提出,父母努力抚育孩子,结果却适得其反,其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只是以自己的想法、看法、标准、期待来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就像一个自杀的高考生在遗书中说的:“父母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虽然我懂这个道理,但心里非常不认同。”
这本书的作者徐婧英,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一位“70后”妈妈。她将成长型育儿思维运用到育儿和生活之中,不仅养育了一个自律自强的儿子,还通过心理咨询、媒体专栏、讲座分享等帮助无数的家长和孩子走出困境。
《高情商养育》这本书,作者结合自身的育儿经历和现实中育儿咨询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代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孩子的问题,给出了培养高情商孩子的方法,旨在帮助父母追本溯源,改变思维认知,学会更好地爱孩子,与孩子相处。
读完这本书,对于养育孩子,有三点让我感受颇深。
一、 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
1.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首先就是不要对孩子乱发脾气。
许多家长对孩子发火,大多是因为自己心累,拿孩子发泄,而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家长积累的负能量无处发泄,于是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让幼小的孩子被迫承受父母的坏情绪。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为了孩子有个好性格,有个美好的人生,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发火。
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首先要认识到,不是别的人和事物让你生气,而是你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生气、发火。其次,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在想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在承担了你的坏情绪后会有什么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控制自己要发火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最后,家长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归根结底是不够爱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爱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努力提升自己,对自己好。
家长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孩子的一生。
2. 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成长路线,不随意比较。
你小时候有没有和“别人家的孩子”被比较的经历呢?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是不是一开始心里充满逆反,甚至在心里对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你去养别人家的孩子呀!”后来心里却满满的填满了自卑。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成长轨迹。著名的女作家三毛,少年时曾患自闭症辍学在家七年,正是她父母的耐心陪伴才让三毛最终走出自闭,成为当代引领文艺潮流的作家,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
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轨迹,相信孩子有无限的可能,耐心的引导孩子长大。
二、多听孩子说
书中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个小女孩告诉妈妈自己怕鬼,不敢一个人睡。妈妈认为这是小孩子胡思乱想,随便安慰一下就想让她去睡。
女孩的爸爸却没这样做,他问女儿:“这个鬼长什么样?”
女孩说:“黑色的,看不见,但我看一眼,鬼就消失了。”
当晚,爸爸并未催女儿回去睡觉,而是和她聊了很久,并得到了一条重要消息,女儿“经常在放学路上看到鬼”。
之后,父亲专门提前下班,在女儿身后跟着,终于在第三天,看着一个戴着帽子的中年男子在跟踪自己的女儿。他制服了这个男子,并报了警......
智慧的父母,首先是耐心听孩子说话的父母。
像这个小女孩,爸爸没有像妈妈一样,想当然认为孩子胡思乱想,而是重视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而是耐心地主动倾听,从而避免了一场灾祸。
作者徐婧英提出,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和心理的问题,孩子学习不好,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减压器”,放下自己的“想当然”,全神贯注地听孩子怎么说,听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感受又如何。
苏格拉底说:“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做个有智慧的父母,多听少说,多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孩子的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高情商的孩子需要爱的滋养
《太傻天书》中说,"只要你观察,你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是在爱的力量下运作的。阳光如何让花草生长;蜜蜂为何在收集食物时,也帮助植物的繁衍......一切都是爱,一切仅仅是爱。只有爱的力量能造就每一刻的奇迹,而在爱的力量下,每一刻已经是奇迹。"
《高情商养育》中写道,“爱的满足,可以温暖孩子,可以使孩子内心强大、自尊自信,坚信自己是有价值的,长大后不会患得患失,过度在意他人的眼光。没有得到足够爱的孩子,内心总是处于爱的饥渴状态,认为自己不值得爱,不配爱,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哪怕是别人的一个眼神,都会让他患得患失。”
许多父母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我怎会不爱。可是,你的爱,孩子真的体会的到吗?
四川男孩小斯高考后自杀了。他留下遗言,遗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千万别带回家。小斯在遗书中写道,语言暴力和挨打是他的家常便饭。更有一句:我情商太低,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
你是否和小斯的父母一样,明明非常爱孩子,可表现出的却是更爱他的成绩。父母爱孩子,孩子却没感觉到,怪只怪父母不会表达爱。
父母本来有无尽的爱,却因为不会爱、不会表达爱、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矛盾,甚至酿成惨剧。怎样爱孩子,才不会让家长的爱付诸东流,被孩子感受到?家长只需做到如下几点:
1. 好好说话,爱要表达出来
关心孩子的话要好好说,表达出关心的意思。不要变成了诅咒的语言。
有个妈妈,天冷希望孩子多穿点,却说“好好的羽绒服你不穿,看你冻出病来,的风湿、关节炎啥的,可千万别怪我......”这样的话,孩子不仅感受不到妈妈的爱,听到的更是妈妈的诅咒。
父母爱孩子,就要直接说出来,表现出来,让孩子感觉到,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让孩子和自己的感情越来越淡。
2. 给孩子想要的
电视剧《七月与安生》里,安生在学生时期,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可是母亲在外地工作,留给安生的只有钱和空旷的大房子,所以她通过在学校制造各种麻烦,希望引起母亲的注意,得到母亲的爱。
父母给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天价的教育,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孩子想要的从来都是最简单的,陪伴、拥抱、鼓励、肯定、理解和接纳。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爱孩子,就给孩子想要的。
3. 看见孩子
看见孩子就是看见孩子的闪光点和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值得被看见。
像高考男生小斯,父母的眼里只有分数,小斯的努力被忽视了,他无人可以分享,觉得委屈苦闷、没有意义,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努力,漠视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就会没有存在感、价值感、不自信、没自尊。视而不见也是一种伤害。
4. 真正的爱是换位思考
许多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可以想说啥就说啥,想怎样就怎样,经常批评指责。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需要被尊重、被认可。
真正的爱,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比如,当孩子不高兴时,温柔的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不高兴的原因,并引导他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漠视孩子的情绪。
想让孩子自信阳光,活力十足,就要做孩子的“情感加油站”,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无条件的去陪伴他、爱他、鼓励他。
《高情商养育》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家庭教育书,不如说是一本教父母学习爱的艺术、提升爱的能力的书。时代在进步,父母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成长,才能成为成熟智慧的家长,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孩子。只有被爱的孩子才能学会爱,才能成为更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