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五课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五课

作者: f516917bccd1 | 来源:发表于2019-12-17 21:02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五课:我不知道万物的目的何在

本课直接切入「目的」,这是《奇迹课程》的关键主题。可以说,仅凭「目的」,便足以了解小我的思想体系以及世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要改变世界的目的,圣灵便能借用小我的计划而化解整个世界。

(1)目的即是意义。今天的观念解释了你之所见何以毫无意义。你不知道它的目的何在。因此,它对你毫无意义。每一样东西都是为了你最大的益处。那就是它的功能,它的目的,那也是它的意义所在。唯有认清这一点,你的目标才会统一起来。唯有认清这一点,你之所见才开始有了意义。

紧接着前面几课(尤其是上一课)的主旨,耶稣继续发挥下去,帮助我们了解为何原本毫无意义之物会产生任何意义。只因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福祉,也不知万物存在的目的,才会赋予某事某物某种意义,甚至认为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需求。其实,我们的最大福祉只是学习宽恕而已。所以才说,世上万物都是为了我们最大的益处,只是必须选对老师才行。每个事件或每段关系都成为一座教室,帮助我们明白眼前的世界原来都是出于自己的攻击之念。只要把自己的所知所见交付给圣灵重新诠释,这些事件或关系反而成为一种助缘,提醒我们选择不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我们早已讨论过这一转变过程,日后还会反复重提。唯有转变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是从身体转向心灵的层次,我们才可能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的福祉。转变知见,不只是这几课的主题,更是整部《奇迹课程》的核心。

在小我眼中,世间万物的存在意义与目的,只是满足自己特殊需求的一个机会;但在耶稣眼中,却成了我们向他求助的机会。只因我们已深深陷入小我的错误,如今才需要向耶稣学习另一种看待万物的方式。这种另类的眼光,就是明白外在所见的一切只是自己内心想法的投射而已。第二十三课已经将这个过程浓缩为宽恕的三个步骤,而这一段再次提醒我们要把焦点从身体的层次转向心灵的层次。

我们逐渐明白了,无论是自己打造出来的个人天地、社交关系,乃至于我们眼中的世界,全都是建立在「我有一个小我」的前提上。这个小我始终要求某种特殊待遇,而这类特殊需求又建立在个别的存在感上,它操控着我们看待世界(特别是看待世人)的眼光。如今,总算有一位老师在此点醒我们:外在所见只是内心所想的投影,只要我们换上这位老师,内心的想法也会随之改变。世界就这样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意义,因为新的目的将它转变成了一座学习教室,我们才能在此向新的老师学习宽恕的功课。

耶稣说「目的代表一切」,这句话具有两层意义:小我的目的——让我们深深陷入世界而难以自拔,同时也让我们的个性安安稳稳藏身于心灵内;圣灵的目的——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并不存在,因为我们心内并没有什么需要隐藏或保护的。如今,世界总算有了一个新的目的,就是教导我们明白那一幸福真相,唯它能将我们由罪咎信念拯救出来。《正文》第二十五章「知见与抉择」一节为我们综述了分裂心灵的双重目的:

至于这个世界,却有两个制作人,他们的世界观又有天壤之别。他们眼中的世界各具不同目的,他们也把世界当成完成目标的最佳道具。……由错误而生的世界仍能为另一目的服务,因为它背后还有一位「大制作人」,他会将世界的目标协调到上主的目的下。祂眼中的世界,没有一物不应得到宽恕,祂只看得见无罪的生命。(T-25.III.3:3-4;5:1-2)

这段所描述的,就是圣灵以宽恕打造出来的真实世界,它不只足以修正那个充满罪咎、仇恨而且错误百出的世界,还能一举取而代之。

(2:1)你是按照小我的目标来认识世界及万物之意义的。

这一观念,讲得不能更露骨了。先前说过,推到究竟,「小我的目标」不过是要保存我们自己的身份、个体性以及特殊性罢了。我们必须透过「省察心念」的练习,才会意识到此言不虚。今天,不妨留意自己对周遭事物的看法(不必回顾一生,一天就够了),哪一样事情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之所需,哪一种安排不是为了让自己生理或心理上舒服一点。接着,再进一步反观一下,这些需求如何扭曲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究竟说来,正是这些特殊需求,令我们相信眼前的世界真实无比。

(2:2-4)这些目标与你自己的最大利益毫不相干,因为小我并不是你。你的自我认同若有误,便无从了解万事万物的目的何在。因此,你注定会妄用的。

这几句话极为重要。耶稣所说的你,不是指小我或具有生理及心理两部分的自我,他是指我们经常说的抉择者。先前已提过,耶稣在《正文》曾如此追问:「活在世界上的那个『你』,究竟是谁?」(T-4.II.11:8)可以说,这一段话是最早要我们与小我之我切断认同或「解离」的入门课程,帮助我们明白耶稣所谓的你,乃是心灵层次的你。

我们一旦选错了老师,必会发生错误的自我认同,也自然会对周遭所有事物产生曲解,因为我们所有的看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全这个自我身份,为此而不惜妄用世上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难怪特殊关系引发的罪咎会愈演愈烈!罪咎如此之深,甚至令我们不敢正视自己的作为与居心。为此,替换老师成了最为重要的事,因为我们真的需要耶稣陪伴我们正视这一罪咎。唯有他陪伴在旁,我们才可能认出这一堆的妄见、妄行、扭曲与攻击竟然仅仅来自一个错误!奇妙的是,我们与耶稣的结合,恰好化解了我们先前与爱分裂的那一原始错误。

(2:5)你一旦相信了这一点,便会设法撤销你赋予世界的种种目的,不会再为虎作伥了。

我们一旦看穿了自己的意图,不可能不改变目标的。这个转变,耶稣在《正文》中称之为「由不神圣的关系转为神圣关系」,原本导向罪咎与幻相的关系便转而为宽恕与真理服务,彻底放下了罪咎:

「不神圣关系」总是反复吟唱恨的曲调,歌颂它的主人;神圣关系唱的却是欢乐之颂,赞美一切关系的救主。

神圣关系乃是帮你认识真实世界最关键的一步……。你旧有的不神圣关系必须脱胎换骨,才能在你新的眼光下焕然一新。(T-17.V.1:7-2:2)

(3)若换个方式来形容你目前所认出的那些目标,即是:它们所着眼的不外乎「个人」的利益。然而,你没有所谓的个人利益可言,因此那些目标忙到最后只是一场空。所以,你若珍惜它们,就表示你活得毫无目标。如此,你也无由得知万事万物的目的何在。

此处故意把「个人」一词加上引号,因为根本没有「个人」这一回事。梦境里所谓的个人利益,说白了,就是「我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互不相干」。如果有这么一回事,表示分裂真的发生了。然而,心灵既然是一体相通的,个人利益在一体之境岂有立足之地?其实,我们只有一个共通的福祉,就是「同一圣子终于从梦中觉醒,回归天乡」。

倘若用心阅读这几句课文,一定会惊惶失措的,但这还算是很客气的形容。耶稣的一句「我们没有个人的利益可言」,便足以把我们打入虚无的深渊,因为他其实在说我们根本就不存在。顺便补充一句,此处所谓的个人,毋宁说,就是特殊性之意。

不过请放心,耶稣并不指望我们全然接受这些说法或如实地活出来,他只期待我们至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扭曲的知见是多么疯狂,只因我们真的相信自己看到了根本不存在之物。如果在理性上我们都不敢质疑自己的信念和知见,怎么可能敞开心灵接受他想要传给我们的答案?为此,随时随地觉观自己的每个起心动念,是如此重要,我们也才可能体会到那些念头真的如耶稣所说的那样恣意出没,它们全是为了保全小我,保全我们的个体身份而存在的。说得更直截了当一点,除了满全自己的需求与目标以外,我们其实并非真的关心任何人或任何事。

(4)若要了解今天练习的真正用意,你还需要另一观念的协助。虽然在最表面的层次上,你能够看出某种目的。然而,目的是不能由表面层次去了解的。例如,你了解电话的目的是为了与身在远方的人讲话而设的。却未必了解,自己为什么想要与他联络。你与他的联系有无意义,全凭这一点而定。

我们不难意识到事物表面的目的,却未必能觉察它下面隐藏的真正目的。以打电话为例,真正的目的只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反省小我在打电话当下所怀的私心,然后将「个别利益」的目的转为圣灵的「共同福祉」。由此可见,《奇迹课程》的教诲如此单纯,它告诉我们只需在「两个目的」之间仔细斟酌。我们先前已经解释过这两个目的:小我的目的是巩固我们的个体存在以及分裂状态,尽力把世界弄假成真,证明耶稣传授的那一套是错的;耶稣的目的则是帮助我们解除过去学到的一切,最后谦逊地承认他才是对的,自己学来的这一套全错了,天人分裂在实相中不曾发生过,纯是幻梦一场。

(5:1)学习的关键,即在于你甘愿放弃自己为万物设定的种种目的。

由于我们早已为周遭每一事物赋予了「保护自己的个体价值」的目的,耶稣才会要我们放弃这个目的。这对小我而言,可说是莫大的威胁,也是这几课特别难学的原因。

最后两段的重点,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了。幻相永远是幻相,不论我们在它上面投射了什么特性。在小我的观点下,所有的幻相,不论好坏轻重,人道或不人道,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我们把非真的当真。这正是我们看不透万物存在目的的根本原因。耶稣用短短的几句话继续训练我们的起心动念,劝我们切勿在幻相之间分别取舍,而是要学习分辨小我体系与圣灵体系之间截然相反的目的,这才是唯一有意义的分别:

(5:2-6:8)认清它们(我们设定的目的)本身毫无意义,不再作「好」「坏」之分,这是学习成功的唯一途径。今天的观念就是朝此方向迈进的一步。

今天需要练习六次,每次长达两分钟。在每次练习开始,先慢慢复诵一遍今天的观念,然后,环顾四周,目光自然地落在出现于眼前的任何一物,不论远近、重要与否、是人或是物。当你的视线落在你选定的对象上时,请这样说:

我不知道这把椅子的目的何在。

我不知道这支笔的目的何在。

我不知道这双手的目的何在。

话要说得很慢,视线不要离开那一物,直到你说完整个句子为止。然后再移向下一物,继续按照以前的方式操练今天的观念。

关于万物的虚幻本质,《正文》有一段说得更加深刻,它把我们一起疯狂的特殊关系形容为「渺小而荒谬的替代品」:

你所打造的那些替代品,渺小而荒谬,毫无实质可言;它们在疯狂失常之下,好似一片羽毛不由自主地在狂风中乱舞。它们在空中聚聚散散、合合分分,变幻莫测,毫无轨迹可循;实在不值得你品头论足。你对它们所下的个别定义更无意义可言。它们外表的小小差异,称不上是差异,根本不值一提。这一点倒成了它们唯一相通之处。此外,它们还有什么相同之处?(T-18.I.7:6-12)

唯有看透了万物内在的无意义本质,我们才可能真心以圣灵的目的为志,接纳祂的真理,取代小我的幻相。

至此,我们总算准备好接受下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攻击念头和眼中的攻击景象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文章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五课

    第二十五课:我不知道万物的目的何在 本课直接切入「目的」,这是《奇迹课程》的关键主题。可以说,仅凭「目的」,便足以...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五课

    第十五课:我的想法乃是我自己营造出来的意象 (1:1)那些意象,正因出自你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想法,所以你很难看清它...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三十五课

    第三十五课:我的心灵是上主天心的一部分,我是非常神圣的 我在上一课的结尾已经预告,从这一课起,《练习手册》的风格改...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课

    第二十课:我决心看见 在整部《奇迹课程》里,以本课这种形式呈现的次数并不多见,最相似的应属第九十五课了。它们不再强...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四十五课

    第四十五课:上主是我借以思想的天心 (1:1)今天的观念是揭开你真实想法的关键。 这是因为我们的真实想法(或念头)...

  • 肯恩行旅46

    肯恩行旅 46 第四十六课 上主是我得以宽恕的爱。 请注意,本课是〈练习手册〉首次正式进人宽恕的议题。 (1:1-...

  • 肯恩行旅68

    肯恩行旅 68 第六十八课 爱内没有怨尤 我先前已经提过,〈练习手册〉经常会有好几课环绕着某一主题不断延伸,反复铺...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九课

    第二十九课 上主在我所看到的万物之内 这一课及下一课经常被拿来作为批判《奇迹课程》是“泛神论”的论证。任何主张“上...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四课

    第二十四课:我认不出什么是对自己最有益的事 本课的主旨乃是恳切提醒我们,务必谦逊一点。我们总是如此肯定自己几乎无所...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八课

    第二十八课:首要之务,我要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万物 (1)今天,我们才真正具体地发挥了昨天的观念。在今天的练习里,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二十五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ve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