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林
一、我理解了内耗的含义
那天早晨,我突然理解了“内耗”的含义。
那天,我醒得挺早,离闹钟响还有一段时间。
“起床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可以做点什么呢?”,我想着,脑子里涌进了一连串选项:按摩眼周、读会儿书、码会儿字、再眯会儿……
每件事都“可以”去做,但似乎哪个都不是最佳选择,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我僵持在这难以选择的境地之中,思来想去,明明什么都没做,脑子却很累。
那时,我觉得自己的大脑仿佛是个赛道,并排停了好几辆车,每辆都启动着,却都没人开,一起停放在那里慢慢耗油。
我猛然意识到,这种没做某件事,却让它一直“待机”、消耗力气的过程,不就是内耗么?
二、内耗的本质
区别于体力消耗,“内耗”累的是精神,内耗的本质,就是持续性地让头脑做无用功,浪费脑力。
比如:
做家务的时候,要打开手机播放电视剧,把它当背景音;
写文之前,要先把各种网络新鲜事看一遍,物流也统统刷新一遍;
看到有人中彩票,我会认真地想一想自己中了五百万该怎么办,怎么拒绝别人找我借钱,想得自己都发愁;
结束和别人的聚会聊天之后,我会一边往家走,一边在回味刚才的种种场景,不停地纠结“刚才那句话我应该那样说,不应该这样说”;
电视剧大结局之后,沉浸在已经结束的剧情中,久久不能自拔。
……
总之,或纠结于过去,或担忧于未来,或分心于琐碎日常,我总会留“一辆不熄火的车”在那耗着,浪费自己的能量。
这种持续性的内耗造成的结果就是——我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自己很忙、很累、很没时间,上个厕所,都会不自觉地后延几分钟。
就这样,我总是被耗得只剩下了刷手机的力气,一边为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而倍感内疚,一边又不停地刷手机。
三、无法安放的“神”
有人就说了,“那你随便选一个事情来做,不让自己内耗不就行了?”
是的,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会有意识地减少无意识的神游,尽可能地专注在一件事上,降低内耗,提高效率。
但是,当我这么做的时候,我会不停地感觉到渴了、饿了、身上痒了、眼睛累了……
尤其是痒,平时没什么感觉,当自己安静下来之后,总觉得身上忽然钻进来一只小虫子,它扭来动去,痒得我百爪挠心,非得看看不可,但当自己真去看时,又发现什么也没有。
某天,当我终于让自己安静下来时,脑子里涌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该想些什么呢?”
这句话一出来,我自己都惊讶:“是啊,我太习惯有很多念头充斥着脑海,竟忘了该怎么专注、怎么放松。”
所以,“无法专注”并不是内耗产生的原因,只是其表现形式而已,刻意专注,也只能有限地改善内耗,并不能“根治”它。
四、安全感的缺失,控制欲的增加
无法专注、必须有一部分注意力在外界,“内耗”,其实可以被看作是“驻守在外的士兵”,对外界时刻保持警惕,不让自己全情投入。
你不敢专注于当下,因为放松就意味着失控,究竟什么会失控呢?可能你自己也说不上来,但总是害怕,于是开始试图控制结果。
比如,我每次写文,我常常会担心:这个话题写八百字就完了,不够一篇文章,怎么办,要不扩扩?
这个话题读者会不会不喜欢?要不换个?
文章发布之后,我会不停地看数据,看消息。
对我来说,因为怕没流量、怕自己没灵感,所以会试图去控制,而这使我无法享受写作本身。
所以,内耗也可以说成是控制欲,而控制欲的背后,是匮乏与恐惧——因为匮乏、恐惧,所以选择控制,因为控制,所以在意结果,无法享受过程。
人人都提倡努力,但没有强烈的兴趣作前提,你只学人家努力的行为,那是本末倒置,只会造成内耗而已。
再者,只有死的东西才能被彻底控制,所以在控制欲的作用下,你的作品也不会有活力。只有沉浸于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新的东西。
所以,要追随自己的心,沉浸在你喜欢的事情上。
再说个题外话,为什么年龄越大越觉得时光飞逝呢?大概是因为大人活在思维中,内耗过度,所以总觉得没有时间,而小孩活在体验里,每一分一秒都切身感受,活得真切,所以觉得时间漫长吧。
最后,祝大家都不内耗,活得真实有活力。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