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朋友的雪琴群主分享的一组年味儿的图片,盘点千岛湖女朋友汪汪老家妈妈自己做豆腐,豆干,喝豆浆,挑豆皮,吃豆花的场景时,似曾相识的感觉翩然而至,觉得真的是太有年味儿了,相由心生,不仅成功地勾起了馋虫,也勾起了对儿时过年忙碌的场景的回忆。
那时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点豆腐”,当然用于“点豆腐”的场所也不尽相同,有的就在院子里空地上,用砖或石头砌一个火,支一口大锅开战了,这个比较自由好操作,有的则排队到村里豆腐坊去,浩浩荡荡的,这种模式有阵势,气场也足。
当然,豆子是按比例提前泡发的,还得备有磨豆子的石磨,也根据所做豆腐的量选磨,有人工的小磨,有驴拉得大磨,还有电动的,各有不同。
有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场盛大的做豆腐工程开启了。
喜欢汪汪为妈妈拍得的这幅图,火上沸腾的豆浆,妈妈娴熟的技艺,还有认真镇定自如的表情,彰显了乡间传统工艺的精华部分。
还有最爱的妈妈在缸子里盛出的一缸热腾腾的豆浆,一个大瓢加一把小勺,再有妈妈忙碌的身影,似乎将一块豆腐中所蕴藏的内涵激发出来了,也真正将年味儿拉满了。
此时,再看母亲颤微微的在煮沸的豆浆中一层一层掀着豆皮,或从她的手中接过一碗洒了葱沫的豆花,那个场景还有那个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多少年也未能忘记。
读着沫沫分享的这几张图,就如同穿越了一般,真有回到小时候,回到乡间的恍然。
那时守在锅前,就等着煮完舀完豆浆后,锅底微糊的豆皮,拿铲子在锅底一铲,夹杂了豆腥味,豆香味,还有糊巴味于一身,那个味也是一绝。
汪汪展示的用白色的蒸笼布过滤的画面,也是儿时见过的。
精华部分,不久的将来就能变成一块块嫩白色的豆腐。
糟粕部分,俗称豆渣,也能做成美味,拌点白面,杂面,上锅一蒸,再加点葱油一炒,就成了美味,太多吃不完时,就变成家禽家畜的佐食,总之是一点儿也不浪费。
然后,当加了卤水,过了笼布,倒进木槽,再压上重物时,传统做豆腐的流程就走完了,余下的就是等次日操刀裁分成均匀的块了,成功了。
做好的豆腐块,可以浸冷水中现吃,也可以冷冻,还可以油炸,吃法不同,味也不同。
而一锅豆腐的用途,可以自留,可以用来走亲访友,广度也是大大的。
要说味道,现在再贵的豆腐,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也许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变了,味也就变了,亦或许没有如汪汪女朋友这般看着妈妈,守在锅前,焦急等待的心情,少了爱,少了情趣,自然也少了那时的味道。
不过睹图片思华年,又添了回忆的味道,有这一味,年味儿也是足足的。
最后,感谢汪汪女朋友的倾情奉献,也感谢雪琴群主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