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流派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的一类人。红学经久不衰,成为我国文学研究的第一门显学。红学派别有不同划分。一种划分为五大派别,分别是评点派、题咏派、评论派、索隐派、考证派;还有一种划分为三大派别,分别是评论派、索隐派、考证派,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此5项为评论派)、本事学、脂学、探轶学(此3项为索隐派)、曹学、版本学(此2项为考证派);还有一种划分,是从纵向角度划分为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新旧红学以五四运动为界线。
一、评点派
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论体裁,有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
评点派的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有眉批、夹批、批注等,主要形式有圈点、加评语等。
评点派是红学中最传统的派别,主要以脂砚斋为代表。主要是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感想,比较零碎、缺乏深度的研究和系统的把握。
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的读者之一,写下大量评点式评语,虽然不成系统,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著作原貌。脂砚斋的批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
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姚燮和王伯沆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二、题咏派
题咏派是以韵文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聚焦透视的一个早期流派,其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慨之情。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慨要而言之,无非画饼充饥,借酒浇愁”(茅盾《关于曹雪芹》)。
题咏派的诗词、赋、赞,有的抒发“荣华易逝人生如梦”的人生观,渗透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梦幻”思想;有的抓住书中“风月繁华”和“爱情故事”大肆渲染繁华之景和香艳之情,吐露出一种仰慕、一种思绪;有的同情宝黛钗,因未能给宝黛钗指出一条光明之出路,抒发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
关于诗词题咏红楼梦,最知名的应该就是富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了,后世很多红学界研究说,富察明义是为数不多看过全本红楼梦的人,所以他的题咏里,透露了不少关键情节,有最初的八十回前的情节,也有八十回后的情节。
乾隆时叶崇伦的《红楼梦题词》也是其代表作,“即色即空,幻境荒唐人不识……多少红楼梦未醒!”
除此以外,还有袁枚等人,都是借着写诗写词,题咏红楼梦,表达对红楼梦的热爱。代表人物有:唤明、潘炤、姜祺、沈谦。
三、评论派
旧红学中的题咏派、评点派,新红学中的文学鉴赏派、百科全书派、现代批评派,均可纳入广义评论派。评论派坚持文学本位,从艺术性、思想性、百科文化、社会生活、哲理感悟、情感体验等角度解读原著,研究《红楼梦》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文化价值、写作方法等。
现代文学鉴赏派:鲁迅、毛泽东、老舍、吴组缃、端木蕻良、宋淇、舒芜、蔡义江、王蒙、马瑞芳、蒋勋、吴淡如、康来新、陈艳涛、白坤峰、闫红、朱楼梦剑。此派别采用文本细读,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感悟。
百科全书派:沈从文、邓云乡、顾平旦、陈诏、夏桂霞、段振离、刘世彪、关华山、李光斗、沈雁英、黄云皓、苏岑。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服饰、饮食、茶道、养生、美容、医药、建筑、园林、经济、民俗、宗教等各方面的描写都经得起专业化解读。
现代批评派:或称学院派、理论红学、象牙塔红学。组织机构:中国红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红研所。主办刊物:《红楼梦学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14集,已停办)、《红楼梦研究辑刊》。王国维、吴宓、茅盾、王昆仑、李辰冬、何其芳、周策纵、白盾、李希凡、蒋和森、余英时、于维忠、吕启祥、张锦池、周思源、胡文彬、段启明、刘梦溪、刘再复、李劼、孙伟科、梅新林。
评论派的开端为1904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问世。王国维运用德国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理论,不仅分析了《红楼梦》的精神和主题思想,而且分析了它的美学价值、伦理价值等。虽然产生在旧红学时期,却是现代批评派开山之作。《红楼梦评论》是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部著作。
在将《红楼梦》与《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等比较之后,得出“《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的结论。
这是第一篇用哲学、美学思想系统评论《红楼梦》的论文,学术界由此开始了对《红楼梦》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评论。
吴宓的《红楼梦新谈》,是第一篇用西方小说理论来研究《红楼梦》的作品;佩之的《红楼梦新评》是第一次从社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论;陈觉玄的《红楼梦试论》探讨了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思潮,在当时是一个崭新的角度。
四、索隐派
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是红学的老派别,盛行于清末民初,自诞生已有200年历史。
索隐派是红学中的猜谜派、秘史派,以索隐、秘史本位否定文学、历史本位,即透过字面,运用谐音、拆字、藏头、谜语、谶纬等文字游戏,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索隐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派。主要手段是大作繁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索隐派的开山鼻祖当推周春(1729-1815)。周春认为《红楼梦》为“叙金陵张侯家事也”,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不大。
索隐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观点有“明珠家事说”(也称纳兰性德家事说) 、“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亦称福临与小宛情事说) 、“排满说”等。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于1917年出版,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索隐派专著。他从民族主义情感出发,提出《红楼梦》的立意在于反对满族统治,从而把《红楼梦》解读成一部政治小说。
景梅九的《红楼梦真谛》则综合了索隐派各家的观点。另外,代表作还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
1、本事学:透过《红楼梦》的表面故事去索隐所谓的“背后”的“真事”、“真相”、“秘史”。
2、脂学:基于脂本,猜测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以及脂砚斋抄阅、评点乃至协助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经过。
3、探佚学:基于脂本,腰斩后四十回,猜测八十回后曹雪芹原意。
五、考证派
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考证派是红学史上影响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红学派别,坚守史学本位,运用杜威实证主义方法,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胡适在1921年写了《红楼梦考证》,次年,又写了《跋<红楼梦考证>》,这是考证派的开山之作,开辟了红学的新时代。胡适彻底抨击了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
胡适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考证了《红楼梦》的作者、作者的身世背景、成书的经过以及书中封建家族的原型等。具体来说,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这些在当时都是惊人之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胡适是第一个对《红楼梦》作出如此系统考证的学者,他为《红楼梦》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新的模式和思路,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人们因此称从胡适开始的红学为新红学,而将索隐派称为旧红学。
胡适之后,考证派的阵营不断扩大。
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对《红楼梦》本身的内容和版本进行了一番考证;李玄伯的《曹雪芹家世新考》对曹雪芹的家世背景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周汝昌是考证派的集大成者。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初版于1953年,是集大成之作,在史料搜集方面无出其右者。此书将真实历史中的曹家和文学作品中的贾家合而为一进行考证,分析了其中的人物及其籍贯出身、地点问题,附有曹雪芹和《红楼梦》年表及脂砚斋等人的评点,是考证学和“自传说”发展的顶峰。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从此角度来说,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到《红楼梦》的"本事"问题上,即《红楼梦》写的是谁家事(到底是曹雪芹的自传还是什么)。
1、曹学:胡适、顾颉刚、吴恩裕、周汝昌、冯其庸
曹学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史料,勾勒出《红楼梦》诞生的历史背景,通过研究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来了解《红楼梦》。四字法言:曹贾互证。十字箴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2、版本学:林语堂、俞平伯、周绍良、张爱玲、梅节、刘世德、欧阳健、沈治钧、陈林。
版本学以程高本、全评本、脂评本、全抄本原版为研究对象,比较各本先后、真伪、异同,并校订异文。
出版人:程伟元、高鹗、王德化、狄葆贤、汪原放、陶洙、启功、刘金星。出版人是《红楼梦》版本的制作人,故纳入考证派。
红学研究现在仍然在相当一批红学专家和红学爱好者中进行,也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和研究能被大家做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