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学生在我的语文课上埋头读起课外书来,即使被我发现了,我也绝不会贸然去打搅他。
因为语文课说到底也是读书,所不同的是,作老师的还要把那一篇篇文章作外科手术式的剖析。
我常常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所谓详细而深入的剖析,至于这剖析于学生们有多少益处和必要,我难以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只知道,这种剖析,会使一些学生听着听着开始迷困,打盹,昏昏欲睡,酣然入梦。此时,若有某生,偷偷拿出一本小说,拒困神于身外,正襟危坐,俨然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我会由衷地赞叹。脚步绝不往他那儿迈,眼神也绝不往他那儿瞟,使他能坦然沉入阅读之中。
我很向往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式的读书。幻想语文课上,老师和学生能各读各的,不求透析,只求会意。然后,师生之间各自分享其会意之处,岂不妙哉!
我认为,这更有其入情入理之处。为什么?因为我们所谓的剖析,往往机械化,成人式,然后生硬地强加给几乎毫无生活体验或体味能力的未成年的学生,又能被吸收多少呢?
不容否认,无论老师讲解得多么完美,都难以代替学生自己在读中所产生的真正的感悟;事实也证明,学生们对一些情理事的真正理解,也许是在多年之后的某时某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即使他很少听老师作条分缕析,他的语文成绩也差不到哪儿去。
遗憾的是,我执教半年了,截至昨天,竟然没有发现有哪一位学生上课偷看课外书。今天,我终于发现了,并且还是两位,我欣喜若狂,感叹我的语文还有同学们的语文有望了。
欢喜之情不能自已,于是提笔,不,应是伸出十指敲打出上文。那敲打声,似欢快的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