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想进行疗愈,请咨询专业芳疗师或联系我们,一起探讨!联系方式参见文后。
目录:《莫莉夫人的芳香疗法》。更多资料 《芳香理疗实用宝典》、《芳香疗法实证学》、《肥胖的六种类型及芳疗方案》、《九大系统》。
玛格丽特·莫利是我的母亲也是我的良师,她孜孜不倦地工作了二十多年。我一直想把她这本早期有关芳香疗法的书予以再版,在此我要感谢伊昂•米勒(Ian Miller)的鼎力相助,最终使我如愿以偿。1961年这本书的初版是以法文形式出版的. 由法国圆桌会议出版公司(Editions de la Table Ronde)所发行,书名是《青春的財富》(Le Capital Jeunesse);1964年被 译成英文,译文效果并不理想,用字也有点呆板,但倒颇能凸显所要传达的讯息及作者的个性。二次大战以来,莫利夫人便一人独撑大局,重建芳香疗法在法国的地位;由于人们只重视正统的医学,而对另类疗法(alter-native therapies)抱怀疑的态度,因此本书并未获得大众的青睐,更别提得到应有的好评了。时至今日,芳香疗法的地位已得到肯定,甚至可说家喻户晓,人们对本书也应重新进行评估,因为它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文献,内容包罗万象——健康、美容、饮食、烹饪、植物、 精油及理疗。芳香疗法的从业人员及学生,还有那些因芳香疗法而受益的人们都该人手一册以便随时査阅。1895年玛格丽寇尼格(Marguerite Konig)生于奥地利,在维也纳长大。她在寄宿学校学习音乐,终生对音乐热爱不已。由于嗓音很好,她是圣史蒂芬教堂(St.Stephein's Cathedral)唱诗班中的一员。(多年后,每当她结束一天的工作,送走最后的客人后,她总会坐下来弹琴,弹奏自己最喜爱的曲子,有舒曼、李斯特、肖邦、舒伯特的作品,宠猫“Minouche”则坐在钢琴上看她弹琴,这一幕情景真令人心旷神怡,犹记她双手柔软,虽然年已耄耋,她常用精油调配特殊的配方来滋润双手。)
年轻时,她一直想攻读生化及植物学,但却结婚了,才十七岁就嫁给一名维也纳人,她只得中途辍学。翌年产下一子,两岁时因脑膜炎而夭折,这对她而言是第一个严重的打击,她的手提包中总放着儿子微笑的照片。不久,丈夫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就在此时,父亲自杀了——第三个打击。其父是个知识分子,以思想新潮而享誉维也纳的社会。他曾赞助古斯塔夫·克林特(Gustav Klimt),这位新潮派的艺术家之作品曾掀起一股反对的声浪,他也是剧作小说家阿瑟*史尼哲勒 (Arthur Schnitzier)的朋友。在短短的时间里,她痛失丈夫、儿子和父亲,也就是她的全部家人。于是她又重拾学业,想成为一名护士及外科手术助理(这在当时是一位女性在医疗界能达到的最髙职位)。她决心离开维也纳到法国发展,年轻时父余常带她去法国。在阿尔萨斯(Alsace),她替一名外科医师做了多年的助理。这时,一本书点燃了她对芳香疗法的兴趣。这本书是由一位沙宾医生(Dr.Chabe ues)所撰写,出版于一八三八年,名为《神奇的芳香物质》(Les Grandes Possibilites parles Matieres Odo riferantes)。此书作者后来还指导盖特福塞(Ga ttefosse)教授,盖特福塞是现代芳香疗法的创始人之一,此书成了夫人的宝典,她过世后,我就继承了这部书,十分珍视它。
玛格丽特在三十二三岁时认识了莫利医生,两人一见如故,同样热爱音乐、艺术、文学,尤有甚者,都想以自然、非传统的医疗方式来治病。他们一同探索顺势疗法、自然疗法、针灸、整骨疗法、静坐、禅、瑜伽、长寿学等各派学理。两人在一起互相帮助,成了互助合作的伙伴,合力硏究、著书,四十多岁时,夫人的事业遇到了转折点。她的研究,是要把精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和促进人类健康及激活细胞的特性公诸于世。她足迹踏遍全欧,讲授芳香疗法,筹开研讨会。她在巴黎、瑞士、英国都设有芳香疗法诊所。她开课、大力著书,并拍制影片探讨芳香疗法的操作,示范如何用精油按摩,后来成为国际美容美学委员会(Co-mite International D'Esthetiqueet de Cosmetologies)的主席。她全心沉浸于工作,享有崇高的声誉,她在精油和美容方面的研究成果,使她在1962年和1967年得到两项国际大奖。就像大多数的天才一样,莫利夫人相当特立独行,但她也是一位可爱大方的女性,充满魅力与磁性。她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宛如旋风一般。她不停地工作,至死方休。1968年9月25日的夜晚,莫利夫人因中风过世。莫利医生事后追忆道:“玛格丽特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动力,她的新点子、新建议和新方法总是源源不绝。”在她床边,我们发现了她最后的手稿,开头是“芳香疗法应用在美容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成 果”。自她逝世至今已有二十年了,这段话也已获得证实。夫人葬于瑞士,安眠在她所热爱的群山之中,享年七十三,当时看来仍非常年轻。痛失良师益友的我,当时才二十五岁,所有的责任突然落在肩上,但愿我能如她所愿,延续她的志愿。
丹妮尔•雷曼(Daniele Ryman)
1989年2月
更多互动,更多信息请关注:
微博:芳瑜怡伽
微信:芳瑜怡伽,aromatherapyyoga
公众号:芳瑜怡伽,aromatherapy_yog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