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

作者: 蝴蝶妈妈1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00:36 被阅读0次

          在万物的宏美夜曲中,我是最应该删掉的小节吗?——题记

        今天晴。虽然是周一,我七点左右就到单位了,因为我六点多就出发了。一整天协调、改稿子、开会,然后在网上完成一部分干部培训课时,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回到家听先生聊起他的朋友在本次疫情期间的一段经历。因为疫情风控的原因,他无法跨区穿越去帮病故在医院的父亲送终,虽然都在上海,他母亲帮他父亲买好了寿衣因为没法传递而站在路边无奈地哭泣,我听着听着,这种境界又仿佛把我带回到前几个月的抗疫时光,这种时光不堪回首,也希望永不重现。记得林贤治在《人间鲁迅》里写道:“现实的残酷性正在于,你必须承认这份残酷的合理性,承认它并且保持它”。当遗憾发生时,我们无力纠正,也无力抹去。年岁渐长并不会让人面对遗憾时更容易释怀。我想,那种隐隐作痛的感觉可能会一直留在心底。生命的幻灭从来不会放过一人,只是年纪越大,恐惧越深。说到底,多数人恐惧可能是因为终究不信死后有所谓的“另一个世界”存在。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从内心相信死亡是生命的彻底终结。就像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在《死亡哲学》这本书里说得那样:“我们只是机器,当然我们不是随便什么机器,我们是神奇的机器,是有感情、有梦想、有创造力的机器。”我也相信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生命的消逝并不会让曾经存活在这个世上的人被一笔勾销,那些曾与他们一起的散步、聊天、玩乐、甚至矛盾与别扭都是真实发生的。这些痕迹也许会像沙滩上的脚印一样,最终会被海水裹卷走、或者被新的沙粒覆盖。但,没有人能否认那些故事的的确确存在过。生命的密度,因为铭记,会变得厚重。所以我很想找个时间,去劝劝那位朋友,希望他能释怀。

          包括这几天,几乎是所有人都在盼着上海早日进入全域低风险。包括当后天开始允许堂食的消息传来,大家都兴奋不已。而所谓“低风险”,我们都知道,那是要摘星的,是可以让你过上正常日子的,是到其他地方不再受到那么多无理取闹般刁难约束的。虽然其他地方对上海还不能一下子完全取消警惕态度,但相信在国家逐渐推行防疫一盘棋的情况下,慢慢会互相认同,而不再视疫情如仇寇,不再对上海出来的人作特殊对待。的的确确,这回上海疫情,表现的形式最重,拖的时间最长,人们也最关注。可以这样讲,全国人民看上海,上海胜利了,中国就胜利了;上海疫情一日不散,盘踞在人们心头的阴影就一日不除。网络上有很多留言,每一条评论,看上去冰火两重天、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最终都殊途同归,都是本着为上海好、为中国好、为自己好的目标而去。这是创伤阵痛后的一种必然现象。历史由强者书写,能挺过来的,都是胜利者。胜利者再回首,都是代价和经历,都是经验和教训。打赢一场战争是打赢,是胜利者。但打赢后不犯同样错误,不走重复的错误道路,才是真正的打赢,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经此一役,希望上海乃至中国,能痛定思痛,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下午,领导来和我们开会,希望大家进行复盘,提炼经验,总结教训,我想这是必须的。诚然,若从开埠算起,上海的城市历史虽不到200年,但上溯渊源可至元时松江府、宋时华亭县,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自古即为鱼米之乡,商贸发达,诗书礼仪传承未绝,以此而知,上海的文化历史已近千年,但就我们的切身感受,各城市都在极尽所能,大力宣扬自己的城市历史和名人事迹时,上海这方面却甚少发声,身边人很少谈论。时至今日,几人会提及黄道婆是在向海南黎族百姓的虚心求教的基础上推动了整个纺织业的革新?有几人能体会徐光启开启“西学东渐”思潮的同时常年坚持亲身耕种验证西方历法,亲自参与火器制作以便于改良的良苦用心?又有几人还能记得年仅17岁的夏完淳面对异族的屠刀和叛国者的劝降时“虽千万人,吾亦往之”的刚烈和豪气?上海,从来就不缺乏不耻下问、开拓创新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以及海纳百川,熔于一炉的胸襟格局。而这座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地位也证明,上海是敢于打破桎梏,自我刷新的。任何只横向仰视照搬,不从历史纵向中发掘提炼的文化自信和城市精神内核注定只是空中楼阁,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国际化大都市的光环不是靠别人给的,是靠自己的硬实力,无处不在的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城市精神不断的吸引各城市、各国民众的认同和向往来得到的。

        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危机能够帮我们更清晰的剖析自身,放下包袱,低头改进,欣喜的看到,发布会上领导们公开承认了不足,接受市民的批评建议,网络上善意中肯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加,对于不客观的攻击,甚少有恶意互怼,挑起地域争端的言论,这是每一个身处这座城市,热爱她,希望她越来越好的人所接受和欢迎的,正视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疫情总会过去,城市的发展不会停下脚步,适时的纠偏和调整不可忽视,真诚的希望上海能够抛开不必要的包袱,重新审视自身,埋下头开始做一些长期的,甚至目下看起来是吃力不讨好的基础性建设工作,这也是每一个真心热爱上海的城市居民的责任,愿山河无恙,人间团圆。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在万物的宏美夜曲中,我是最应该删掉的小节吗?”肯定不是,也不应该是。曾经幼稚地以为这人间善恶分明,好与坏就张贴在眉眼之间,无需分辨。感受过这世界的凉薄,便愈发慨叹人心可畏,也更加渴望和欣赏那些温柔善良的模样。我们都是风雪夜中的赶路人,因相遇摩擦,融化了彼此肩头的雪花。钦佩他们历经黑暗的洗礼,非但不为其所吞噬,反而迸发出更炫目的光;也感谢他们带着善意奔赴而来,为微弱的啜泣和呻吟而驻足、停留,向那些于其而言实际本无关紧要的人付出宝贵的时间和能量,让被温暖的人觉得自己原来也值得如此隆重。

        这两天的党代会报告上说:“展望未来的五年,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创新创业、追逐梦想,人的个性得到尊重、才华得到展示、价值得以实现,创意灵感在这里迸发,时尚潮流在这里定义,美好生活处处可见,真正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确实,报告中描绘的愿景直抵人心,不少人都把这段话特意抄录下来,对此满怀期待,我也一样。从让孩子有“天真的童心、烂漫的童趣、快乐的童年”,到“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再到老年朋友的“踏遍青山人未老”党代会报告用了不止两页的篇幅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让人动容。从这些文字中,能看到每一个人奋斗的身影,我们为它的波澜壮阔所震撼,更因它的温婉深沉而感动。人们不远千里奔赴这里,不仅是为自身梦想而打拼,还有在这座城市安居的梦想,他们希望把家安在上海,让孩子出生在上海。同样,我们的党组织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远保持对党的赤胆忠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事业发展的进取之心,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作家纪伯伦称:“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照亮。”很多艰难时刻,我们期待光的出现,也想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

相关文章

  •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

    在万物的宏美夜曲中,我是最应该删掉的小节吗?——题记 今天晴。虽然是周一,我七点左右就到单位了...

  •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三十三期学习分享第388天(摘录)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心灵之路。心灵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可以照亮前程,而且可以照亮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来...

  • 靠近光,才能燃烧,一束光,才能照亮自己,影响他人。 喜欢的活成一束光,无须借别人的光,活成自已想要的样子。但是好多...

  • 让工作成为一束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昨天,谢老师找了很多写作素材印给学生背,我非常敬佩。谢老师自己家务事多,还如此敬业,而且长年担任初三教学,班主任。...

  • 最怕你碌碌无为,却还装作无所谓

    文/老春(原创) 若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的一束光,你想让自己的那束光照亮他人还是自己?亦或者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

  • 印尼有感

    愿你无需他人照亮,自己活成一束光。 ―――致自己 1 又是一个周五,雅加...

  •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把人生的舞台照亮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也要站在舞台的中央尽情地表演 让世界看见你的闪亮 让自己成为...

  • 每日一句:光

    我要成为一束光,将我的简书村照亮!

  • 《光 芒》

    活成一束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题记 当我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

  • 女人,你要活成一束光!

    女人,你要活成一束光女人,点亮自己人生,也具备能照亮他人的能力。 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自己过,当你能照亮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fa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