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带着小外甥出去玩,在景区偶遇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儿,胖嘟嘟的脸上漏出一张小嘴,从未轧齐的小白牙间吐出甜甜的童音,只见外甥一直盯着她看,小女孩貌似发现了这个小不点的眼光,也紧紧地看着外甥,然后两人慢慢地想靠近。我心想,嘿,这家伙终于遇到小伙伴儿了,还是个小美女。谁知,小外甥在靠近的刹那一下子抱住了人家,把我吓了一跳,还好小女孩儿没有哭闹,笑嘻嘻地说着什么,对方家长也很友善地没有强行制止。
事后我问小外甥“你咋突然抱住人家了呢”?他一声不吭,我接着问“你是不是喜欢人家呀”,他只管嘿嘿嘿地笑。接着就是婶子的教育时间:宝贝,下次可不能那样了,多没礼貌,万一吓着人家了呢……
在孩子的世界里,“喜欢”就是如此的浪漫,哪怕是从来就不认识的小朋友,都可以毫无保留地给人家一个赞美的拥抱,可以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可以乐呵呵地一块玩上大半天。换做是成年人,勇敢地去抱一个喜欢的姑娘,那肯定要被当做流氓了,还会赚来一个结实的巴掌,更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厌恶,所以稍加理智思考,我们就会放弃这样的念头。
一开始,或许我们都是这样浪漫的小孩。随着身心的成长,我们受到家庭的影响,接受学校的教育。
父母教我们:不要把所有的零用钱都拿去买零食(孩子情感的冲动),因为要留做以后之用(理性的背景)。
老师教我们:上课时间应该专心致志不要玩耍(情感的本性),因为认真学习长大才能有出息(理性的愿望和推测)。
像这样,理性的教育要求我们克制欲望,制定了社会规则,指引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得以发现规律,创造技术,从农耕社会迎来工业社会,然后来到21世纪,对效率的追求以及城市的发展,让我们快速协作,远离家乡和自然,可不经意间又会一次次在陌生和麻木中迷茫,在深夜的孤独中惊醒。
学校提供统一的教育和考核方式,但它却不关心学生学习的乐趣,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讨厌上学,为什么每个学期我们总有讨厌的老师?古典(自制力强烈)的孩子,有着对目标始终的追求,他学会说服自己并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思考方法,如果留意这些孩子说话、做事的方式时,我们往往能看到大人的影子,一板一眼,乏味而不可爱。而浪漫的孩子,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在家长、老师最看中的学业上却处处碰壁,所以你能在他兴奋、闪耀的眼神里,时常发现忧郁和闪避。
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岗位,以求人民安居乐业,但它却不关心人们工作的状态。有多少人迫于房贷、车贷,不得不忍受讨厌的工作?有多少人辛苦努力地工作,只是为了攒够旅游的费用,享受消费时的释放?古典的人能够穿透工作的本质,理所当然地把职业当作一种工具,从中赚取成功和财富,而疏远了本性和良知。而浪漫的人却发现,一旦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便会索然无味,从而忽略了“达成”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人们往往喜欢浪漫的诉求,因为它直接而简单,骑摩托车旅行就是浪漫的,使用新的科技和流行的软件也是浪漫的,反过来看它其中蕴含的理性却是丑陋的,维修摩托车绝对是个脏活累活,编写软件也同样抽象无比。纯粹古典的人,纵然能够胜任摩托车的驾驶和养护,但是他追求的是什么呢,驾驶技巧,速度,刺激?而一味浪漫的人,为什么只想着大自然的风和风中的景,却不在乎身下的机车?
长久以来,我们似乎陷入了两个极端。
对于浪漫的人的人来说,古典的方式往往显得沉闷,呆滞而且丑陋,就像保养车子一样,车子的一切都可以分解成零部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经过测量和证明,这就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对于一个古典的人来说,浪漫的人就很轻浮而没有理性,心情起伏不定,不值得信任,只对享乐感兴趣。
如果说我们天生是浪漫的,可是我们却创造了古典的世界(科学和它所有的学科,本质就是在现有的规则下求证)和社会(制定了法律、道德标准)。就像科学和教会,理性和感性,我们太想去界定和抨击对方,而全然不知它们都是诠释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罢了。
虽然古典的认知方式,它的表象通常是丑陋的,但却并不是天生的。浪漫的人往往会忽略古典的美感,因为它出现得非常微妙。古典的风格往往不加修饰,简洁、严谨而有比例,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引发别人情绪上的波动,而是要从混乱中找出秩序,所以它的风格并不自由也不自然,反而要求的是规规矩矩,然而它的价值标准在于控制技巧的高低。就像“中国好声音”中,导师经常提到的,学员的声音和情绪控制的很到位,这便是歌唱时的一种美;还有我们在编程时,面对一个具体的需求,如果找到或创造了一种简洁、巧妙的方法,那便是编程时的一种美。
如果我们尝试把这些控制、技巧抽离出去,你会发现歌曲处处感情泛滥,没有了高跌起伏,也就失去了原来的韵味;所有的技术人、手艺人没有了区分,行业里不再会有高工、大师,他们创造的东西也将平淡无奇。我们抽离了事物中看似古典不美的地方,却发现它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些看似古典的行为中蕴含着美。
同样,认为浪漫的人轻浮而没有理性也是偏见的想法。说起浪漫我们很容易想到艺术,比如弹琴、画画。钢琴有固定的音键、音律,意味着它同样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创作,耐听的曲子,也是钢琴家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巧妙组合,只是大师即兴便能得到,而普通人单单只是欣赏、模仿的话,一辈子也难以寻到,或许当你要去创作的时候,便会触及到古典(理解规则,分析方法,磨练技巧)的部分,就会注意到浪漫花朵下面看起来肮脏的泥土,正是它们默默无闻地提供了浪漫所需要的滋养。即便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作品,相比也是要求扎实的画工和抽象的审美,如此,才能彰显充沛的感情色彩,一针见血地让观众感受到激动和浪漫。
如果我们尝试把这些规则,艺术家训练,创作过程中的分析方法抽离,再去看现在称之为艺术的东西也只是情感的宣泄罢了,因为钢琴的音律是随机组合的,大师的画缺失了结构和比例,小说和电影只是一堆文字和画面,丧失了想象和情节。所以,我们表象看到的艺术只是那冰山的一角,而隐藏在海底的庞大身躯——古典美,它撑起了我们赞为观叹的风景,裹着神秘的内涵让我们一层层体味。
还好,我们开始在古典领域展开浪漫关怀了。
1、苹果的产品MacBook、iPhone在机器上倾注了人文和设计,便让我们一见欢喜。
2、微信在产品功能和商业化上进行克制,以用户体验为终极关怀,才让我们爱不释手。
3、观察你身边糟糕的物品,或许你会发现它仅仅实现了某个功能,而没有任何惊喜和情感。未来,这些物品将被淘汰,倾注浪漫的将焕发光芒。
而我们也不要因为表面上的浪漫诉求而不去思考它古典而根本的理由。
1、美剧和一些国外影片为什么那么精彩?恐怕并不是人家技术上画面、动画逆天了,重要的是人家的故事架构能经得起推敲,情节能触动人心,而糟糕的作品,花费了时间后你会觉得后悔和空虚。
2、作为球迷,每到国家队比赛日都会经历期望、失望、绝望,而表面上的换帅、动员、求宽容、求遗忘都不是根本解决办法,真正需要落实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学习别人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
3、直觉上好的东西,如果去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它背后强大的思维和观念。
或许,我们在不同的角色、工作岗位、生活方式上太过于界定自我,以至于局限在自己熟悉的认识上,我们是否应该用多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和看待事情?因为现实的世界本身就是各种复杂的融合,不光是人,还包括我们制造的物品,生产的产品,创作的作品,手头上的事…
回到文章开头的故事,我们鼓励对喜欢姑娘表白的勇气,但建议讲究策略和浪漫的关怀,因为我们真心期望“在一起”的结局!
<div align = "center">本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div>
首发微信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