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德格尔看来,价值问题是认识尼采的形而上学的一把钥匙。海德格尔把尼采的形而上学看成是一种价值形而上学。在1887—1888年的一则书稿中,尼采提出:“着眼于生成范围内的生命之相对延续的复合构成物,‘价值’的观点乃是保存-提升的条件的观点。”(《权力意志》,第175页。)
尼采把价值看成是一种观点。 观点意味着一种观看的视点,这种观看针对某个东西,或者如我们所说,指望某个东西同时也必须指望其他东西。价值处于与一种“如此之多”的内在关联中,与量和数的内在关联中。所以,价值关系到一个“数字和刻度”(《权力意志》,第710条,1888年)。
作为观点,价值总是被一种观看、并且为这种观看而设立起来了。这种观看拥有这样的特性:它看,是因为已看到了;而它已看到,是因为它表象并设定了被看到的东西本身。通过这种表象着的设定,那个对“针对某物的看”来说必需的、从而对这种观看的视线起着指导作用的点才成为视点(Augenpukt),也才成为在观看中并且在一切受视野引导的行为中起标尺作用的东西。
价值之为价值,是由于它起作用。价值之所以起作用,是由于它被设定为标尺。它如此这般地被设定起来,通过一种对必须被指望的东西的看望而被设定起来。视点、视界、视角,在这里指的是在一种为希腊思想所决定的、但经历了从爱多斯到知觉的观念转变的意义上的观看。这种观看是这样一种表象,它从莱布尼兹以来相当明确地在欲望的基本特征中被把捉的。一切存在者都是表象着的存在者,因为存在者之存在包含着一种欲求,亦一种露面的冲动,这种冲动使得某物涌现出来。一切存在者的本质——拥有这种欲求的本质——于是占有自身,并为自身设定一个视点。这个视点给出要遵循的视界。这个视点、视界就是价值。
在尼采看来,凭着这种作为观点的价值,“保存-提高的条件”就被设定起来了。尼采用连字符-来联结保存和提高,而不是用“和”,这表明了作为观点的价值在本质上是、并因而始终同时是保存和提高的条件。生命体乃是一个由提高和保存这两个基本特征连系起来的产物,是“生命的复合构成物”。“生命构成物”依赖于那些保存和持续的条件,而且,持续者只是为了在提高中成为非持续者才持存。这一生命的复合构成物的延续就是提高和保存的交互关系。所以这种延续是一种比较而言的延续。它始终是生命体的“相对延续”。用尼采的话来说,“着眼于生成范围内的生命之相对延续的复合构成物”,价值就是“保存-提高的条件的观点”。“生成”在尼采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语言中乃是指从某物到某物的过渡,是莱布尼茨在《单子论》(第11章)中称之为自然变化的那种运动,这种运动完全支配着存在者作为存在者,也即知觉的和欲望的存在者。尼采把如此这般规定着在其本质中的存在者的那个东西把捉为“权力意志”。
如果说尼采以“生成”一词结束了对价值之本质的刻画,那么,“强力意志”这个结束语启示着那个根本说来完全包含着价值和价值设定的基本领域。“生成”,这对尼采说来完全包含着价值和价值设定的基本领域。“生成”,这对尼采来说就是强力意志因而也就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在尼采的语言中,“强力意志”、“生成”、“生命”和最广义的“存在”,乃是同一个意思(《强力意志》,第582条,1885年-1886年,以及第689条,1888年)。尼采把价值把捉为生命的保存和提升的观点上的条件,但又在作为强力意志的生成中看到了生命的根据,这样一来,强力意志便被揭示为设定那种观点的东西强力意志乃是那种东西,它根据它的“内在原则”——作为存在者之存在的欲求——来作价值评价。强力意志乃是价值设定的必然性的根据和价值评价的可能性本源。因此,尼采说(《强力意志》,第14条,1887年):“价值及其变化始终与价值设定者的权力增长成比例。”
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设定的原则,强力意志同时也是重估以往一切价值的原则。但由于以往的最高价值是从超感性领域的高度上统治了感性领域,而这种统治结构就是形而上学。所以,随着对一切价值之重估的新原则的设定,也就实现了一种对一切形而上学的颠倒。
注:本文是对海德格尔《林中路》一书所作的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