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
两点之间/从红楼巧姐判词到“庆余年”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两点之间/从红楼巧姐判词到“庆余年”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作者: 此岸即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08:50 被阅读0次

俗话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你认可这个理论吗?严格来讲,应该是线段最短,有何区别我们且不去争议,先来从本质倒推现象,看看红楼巧姐儿判词和“庆余年”之间到底是何种联系。

根据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几何学“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的理论,我们能够轻易地知道任何事物之间都可以产生联系,两件事物就像两个不同的点,只要你去想,没有不可以连。

我们平时写东西,思维也是越发散越好,如果局限于一处,就无法铺开,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将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还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引经据典,去提高我们作品的内核,使它具有对别人相应的价值。

巧姐儿是红楼“金陵十二钗”里最小的一个,对她的判词,作者是这样写的“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所谓的“馀庆”,指的是上一代给下一代留下的福泽。如果父母积德了,那子女就可以享受这份福泽。事实证明巧姐儿的确也是如此,结局还是好的。其实,整个判词的基调就是苍天有眼,规劝人们要多做好事,多做对子孙后代有益的事情,这首判词是对巧姐儿的命运做的铺垫。

作者创作的理念很正,这不是所谓的迷信,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巧姐儿这个人物书中一直到最后对她的描写都不是很多,她是一个小孩子,自然没有像大人那么多可写的,但是对于她的结局交代的却很清楚,这一点也是符合创作的本意。

再来说猫腻的“庆余年”,他的作品名字就是取自于红楼里对巧姐儿的判词“庆馀年”,即便你不读不看他的小说以及由小说改编的剧集,也能猜出他想借作品表达什么。

可以看出猫腻对红楼这部作品的细品和深思,他想自己也创作出一部以这个主题为主的作品,一方面致敬经典,另一方面也同样要弘扬正义,揭示理想,虽然说是脑洞大开的穿越剧,许多人表示难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很多人爱读爱看!

总的来说,从“红楼”到“庆余年”,我们能够学到以下三点:一.要学着把两点之间建立一个联系,就像红楼巧姐儿判词和猫腻小说名称的关系。二.不管写什么,开头提笔就要能够为下文做好铺垫,使作品能收放自如,时刻掌控在自己手里。三.要有一个很正的三观,这是每一个作品的底线!

这就是我从巧姐儿判词到“庆余年”这两个点之间想到的,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相关文章

  • 两点之间/从红楼巧姐判词到“庆余年”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俗话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你认可这个理论吗?严格来讲,应该是线段最短,有何区别我们且不去争议,先来从本质倒推现象...

  • 《庆余年》,别人的才华与人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一 过年无聊,冲着《红楼梦》的名字追这个剧。庆余年的名字就来源于《红楼梦》巧姐的判词,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

  • 2021-01-16

    王树山书法《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8-9王熙凤、巧姐判词

  • 因果

    今天听蒋勋讲红楼,讲到巧姐的判词“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一般的解读都是幸亏王熙凤当...

  • 巧姐的判词、在前80回的主要出场以及她的结局

    巧姐的判词、在前80回的主要出场以及她的结局 张桂琴 《红楼梦》未完,疑问多多。如,巧姐在前80回里几乎没有什么“...

  • 红楼人物|王仁

    文/南城以南hong 王仁,即“忘却仁义”。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巧姐的判词中说道:“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 硬笔行楷|抄录《红楼梦》第五回判词之巧姐、李纨和史湘云

    抄录《红楼梦》第五回判词之巧姐、李纨和史湘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

  • 《庆余年》精彩摘录

    1.小说名称脱胎于《红楼梦》中巧姐的判词《留余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

  • 《红楼梦》中的舅舅们

    《红楼梦》中对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

  • 留余庆

    余庆 看见这个名字就想下高速,留余庆是十二金钗末的巧姐的判词!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点之间/从红楼巧姐判词到“庆余年”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na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