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由美国作家彼得·德鲁克撰写,出版至今受到许多知识学习者的好评。
这本书以“管理者”与“(如何)有效”之间的关系展开,并围绕“时间管理”、“工作贡献”、“发掘自我及他人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五个主题脉络进行展开。
书中开头讲述了传统管理者面对的现实矛盾——需要具备有效性却难达成有效性,并阐述了有效性的定义:即能力和知识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手段。同时,作者指出这种有效性是能够习得的。具体如下:
1.时间管理
有效的管理者通常会把握时间管理的三个基础: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和统一安排时间。
记录时间是有效管理者区别传统管理者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实际上是怎么耗用的。有效管理者会以记录自己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在耗用的“当时”立即记录,然后定期进行检讨。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判断和筛减,并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比如频繁的无效会议等。经过对自己的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后,能够对时间进行更为有效的支配。
2.工作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往往具有很强的服务价值观,他们通常能够将自己的工作与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贡献、)结合起来,并践行“专人专长专用”的策略进行对上下级的管理。
着眼于贡献这个目标,能够使整个组织团队达到有效沟通、有效合作、有效的自我发展、有效培养他人这些团队管理的基本要求。作者认为: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
3.发掘自我及他人长处
在第2点“专人专长专用”的基础上,通过考量一个人的长处而让其产生更大的效益。作者提出有效管理者用人的4个原则,总结来说,依旧围绕“发掘人长处,并让其发挥至极致”的基本格调。
在管理上司方面,作者同样认为,管理上司并非是困难的,要使上司能够发挥其所长,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问题在于发掘和发现上司的长处,使之发挥所长。
4.要事优先
有效的管理者奉行“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的原则。多件事纵使有再可观的价值,有效的管理者都会放弃,并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更为有效的事件上。
文中作者提出4条帮助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目标要高,要有心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相信只要能够践行以上四点,做到要事优先并非难事。
5.有效决策
作者介绍了5个决策的要素,我总结了一下:
1.首先要了解需要被做决策的事情的性质,是偶然事件,还是经常性事件,不同的性质所需要的决策原则可能不同;
2.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边界条件”是什么,这件要被决策的事,它的上下限是什么?
3.做出正确决策有哪些可以依据的方案?这些方案有没有什么条件?
4.做出决策后要真的去行动,而非纸上谈兵;
5.执行过程中需要有反馈,才能对自己的决策进行有效的修正。
另外,作者尤其强调决策前的反馈,比如倾听反面意见,对事情进行综合的分析评判,以此对事件进行更为谨慎的决策(甚至否定自己的决策)。
再者,有效的管理者会给自己一个约定,他们会在特定的期限给出自己的决策,并采取行动,而非一直拖延。拖延决策的原因在于考虑了过多不必要的细节。
文章的结尾,作者阐述了利用电脑这一工具进行决策的可行性,作者的态度是相对比较客观的——采用电脑进行决策有一定的适用边界,当然,电脑是不能替我们做策略性的决策,决策的对象主要还是人本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