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玩”字上做文章

作者: 小豆子和小丸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09:48 被阅读19次

    ——“玩音乐”社团课程总结与展望

    就在这个“玩”字上做文章 就在这个“玩”字上做文章

    为了延续做好上学期构想的“玩音乐”社团,本学期社团活动还没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继续玩下去这个问题。说实话,先前气势如虹的构想假使后续没有脚踏实地的践行,构想只能是停留在“想得美”上。教育中的很多思考与研究,最为关键的不是“想得美”,而是“做得漂亮”。为了朝着“做得漂亮”一点点迈进,我真要好好梳理与总结一下社团课程活动。至少,这学期要多花一些心思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上。

    当初做的时候,设想一个学期做四个主题,也构想了单元主题内容,但在具体操作时,我个人还是有些懈怠与随意,使得课程只完成了三个主题内容,细细想来,瑕疵也颇多。

    1. 单元主题的内容素材准备不充分。

    当初构想“玩音乐”社团基于两个想法:一,实现音乐课堂中无法操作与实施的教学内容,纳入社团学习课程。所以在选择人员上,我也是有要求的:一是我的学生,二是学生不宜多。我的学生,我了解更多一些,知道“要把孩子带到哪里”。学生太多,势必造成组织与管理的难度,老师会变成一个活动的“控制者”,那是我最惧怕的。另外,开放性的音乐实践活动,需要开放式的教学,这就既要考虑安全问题,更要考虑活动效果。开设课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玩”性不够,探索、联想、推测、创造、表达等品质几乎完全丧失。如果我的课程能带孩子一起玩,我想应该很有趣。

    一个学期的课程实施,我也作了很详细的记录。这些课程活动记录,我也做了梳理。我发现:第一单元主题(4课时)是准备最充分、活动最有趣、记录最详细,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老师的前期准备做得越细致效果就越好。后来的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始终处于匆忙准备、匆忙上课之中,活动设想与活动组织上,都显得仓促而考虑不周。另外,没有对活动内容充分的预设与构想,最后好像又回到“老师教,学生学”的老路上。特别是第二单元主题“玩乐器”,对于乐器的探索、新的玩法,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玩出他们的特点来。而我依然中规中矩地教孩子们怎么伴奏更合适,怎么演奏更好听,这和音乐课的乐器伴奏如出一辙,毫无新意,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一点,其实我内心很清楚。虽然我不想回到老路上去教学,但又没有新的探索与思路,使得我犹豫不前,瞻前顾后而不得进步。

    本学期,还是需要在前期素材准备上下功夫。另外,可以借鉴一些幼儿音乐游戏,尽可能让课程活动有趣一些,生动一些,让孩子们喜欢多一些。

    2. 课程中“玩”的成分还是非常不够。

    对于这一点,我也一直在想:我本身是一个“玩”性不够的人,我的个性里还是一个非常规规矩矩的人,哪怕我生出了“玩”的念头,但在带领孩子玩的时候,我依然呈现出一个“成人的样子”,所以孩子也“玩”不出新意与趣味。另外,我又不善于放手。记得一次乐器的小组探索练习,根据孩子后来的展示情况,其实每个小组都非常有创意和想法,也是一次很好的课程探索。但我思维还是略显“拘谨”,故在本学期的课程里,我特意安排有这样的主题探索与个性展示。

    新学期的三个单元主题,尽可能发挥孩子的探索力,依据孩子的喜好来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在本周三的课程活动中,我将拍打节奏加入歌曲《蓝鸟》中,让孩子进行声音探索、节奏探索,而后进行自我创作,形成新的《蓝鸟》脚本。虽然现在还是一个雏形,但我想,如果可以的话,本学期学习几首曲子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节奏创作,最后形成一个节目展示。(当然,还要看后续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也是我看了厦门一所中学的合唱团演唱周杰伦的《青花瓷》后得到的启发。我想,我们一年级孩子可以从最简单的儿童歌曲开始练习起来。想到了,我就立即行动。

    另外,“玩音乐”社团活动除了内容设计富有“玩”性,在组织形式、活动样态上,都尽可能“玩”出花招与新意来,赋予社团课程更多生动。总之,在我的社团里,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玩得有趣,学得生动,活得带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就在这个“玩”字上做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n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