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话区块链区块链研习社
区块链超强版自我介绍,带你读懂区块链

区块链超强版自我介绍,带你读懂区块链

作者: 应平与你说未来 | 来源:发表于2019-12-04 16:10 被阅读0次
    大话区块链    

    大家好,我是区块链,最近国家给我正名,正式宣布我是个好同志,但是我看到网上有很多写我的文章其实说的并是我,更有甚者有人竟然还说我是骗子,这让我很无语。

    思前想后,我决定将向大家坦白,彻底交代我的身世,希望大家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虽然我来到地球已经快11年了,但很多人对我还是不太了解,甚至有人说我是个花瓶,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这让我非常恼火。

    说我是骗子,我都忍了,但说我是花瓶,我就不能不站出来说话了。今天就借张应平老师的宝地给大家做一次正式介绍,希望大家对我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好了,废话少说,下面正式开始我的自白式演讲。

    我的身世

    很多人经常将我与比特币混为一谈,以为我就是比特币,比特币就是我。其实比特币只是我小时候的样子,经过近11年的成长,我已经练就了一身的本领。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从2009年到2015年,那段时间我还不叫区块链,唯一的作用就是发行数字货币。除了比特币之外,我还有很多远房亲戚,比如域名币、彩色币、元币、狗狗币、莱特币等等。

    由于那时候我还小,内心比较单纯,一心只为了做事,结果被一些搞传销的人利用了,导致那段时间我背上了很多骂名。

    后来痛定思痛,我决定重新出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5那年,我正式以以太坊的身份开始亮相,这时大家才发现我不仅能发币,其实在很多行业都有用武之地,还给我起了个洋气的名字——区块链。

    也就在那时候,我练就了智能合约的本事。现在看来这是我人生成长经历最重要的一步,至此我的身影就开始出现在了政府和企业。

    “你说的智能合约是什么鬼?”

    这位同学请稍安勿躁,这个我一会给大家介绍。

    就在我正准备大施拳脚之时,大家发现了我基因上的缺陷——速度慢,无法满足很多实际业务需要。我们现在使用的软件系统动辄就每秒上千笔交易,而我当时只有可怜的30笔,由于我自身问题,慢慢的我又沦落成发行数字资产的工具了。

    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以我名义割韭菜的事情,这让我非常心痛。

    直到2018年,我在互联网和企业都做出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互联网上,以应用为王的公链遍地开花,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项目。企业方面,以IBM、英特尔、阿里云、摩根大通等巨头参与的超级账本在企业应用方面大放异彩。

    至此,我在金融、供应链、溯源、数字版权、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应用才算正式拉开了帷幕。

    虽然现在国家已经为我正名,大家也接受了我,也打算将一些重要的事情托付给我,但毕竟一个人能力有限,未来我打算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弟兄们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中力量干一些大事。

    我就是我

    上面,简单介绍了下我的身世和未来的一些规划,下面我接着刚才那位同学的话题,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希望大家对我有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这十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我的初心一直没变,我其实就是一群人共同维护的大账本,也就是行内人士说的分布式账本。分布式账本虽然没有区块链的名字听起来高大上,但这才是我的真实身份。

    我们现在熟悉的软件系统,不管是银行系统,还是支付宝、微信,使用的都是中心化账本,所有数据都隶属于一个组织,比如阿里,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阿里出问题,就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也难怪马爸爸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说到阿里几百万的交易额,没有我是会死人的。在这里感谢马爸爸的抬爱。

    要理解我为什么是分布式账本,还得搬出去中心化这个曾经让各国政府对我又爱又恨的说法。

    去中心化作为我一个重要的特点,指的是我在不依赖中心化组织的情况下,参与方可以对一笔交易达成一致。去中心化有时候很容易和无政府主义混为一谈,所以我更愿意让大家使用多中心这个词。

    举个例子,在一个村子里,张三借了李四一万元人民币,原来的方式就是张三给李四打一个借条,或者是找一个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作为见证人。

    现在有了我之后,同样是张三借了李四一万元人民币,我们会发动全村所有的人都来记账,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本子上记一笔账,张三借了李四一万元人民币。传统的记账方式一旦李四的借条丢了,或者张三贿赂了这个见证人,这笔借款有可能就收不回来了。但现在有了我(区块链)之后,由于全村人都记账,因此这笔借款就变得无法抵赖。

    从一个人记账到多个人记账这个过程就叫去中心化。

    知道了我的真实身份,很多人对我的样子也很好奇,下面我秀一下我的模样。

    不知道有没有吓到大家,反正丑媳妇迟早是要见公婆的,我也无所谓了。

    仔细观察我的样子,大家有没有发现我有点像珍珠项链,每颗珍珠就相当于一个数据存储区,业内人士习惯称为区块,将珍珠用线串起来就形成了我的样子。我知道这样描述不太准确,但至少大家会记住我大概的模样。

    我也不是故意要长成这样的,这是因为我不想与传统数据库一样,可以任人蹂躏。我的个性是只能增加、查询,想随意修改、删除我的数据,门也没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是我保管的数据,大家可以非常方便查询之前的历史记录,再也不用担心数据被恶意篡改了。

    为了将我与传统数据区分开,大家给我起了一个别名叫“历史记录不可篡改的数据库”,虽然名字有点长,但我还蛮喜欢的。

    除了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这些标签之外,我还有一个重要的本领就是上面那位同学提到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我现在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让我摆脱了只能发币的尴尬。

    智能合约本质上还运行在计算机上的一段代码,只是这段代码继承了我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点,所以具备了智能的特性。

    举个例子,现实生活中,甲乙双方要进行一笔交易,我们需要签订一个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标的、内容、权利、义务等合同法规定的条款,双方盖章签字,一式两份。

    以买卖合同为例,一旦双方签订一份项目合同,后续就要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执行。但现实中由于大家的法律观念意识不强,经常会出现合同违约,即使签订了合同也不会按照合同执行,这时候合同就变成了一张废纸,对双方都没有约束力。一旦出现纠纷,就要诉诸法律,由法院来进行强制执行。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办法来确保合同的执行,答案是将上面的合同内容写在智能合约里,一旦智能合约中某个条件达成,合约就会自动执行。由于智能合约不依赖于人和现有中心化机构,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合同出现纠纷的问题。

    看,我是不是还挺厉害的!

    我不是花瓶

    最近有人经常有人问我能干啥,最后我再耽误大家一点时间,以阿里在跨境电商的案例介绍一下我在商品溯源方面的应用。

    备受假货困扰的阿里巴巴,得益于集团多年的业务基础和数据积淀,商品溯源成为除金融之外我最具优势的项目。

    具体做法就是使用我分布式账本的特点,将商品各环节关键角色作为节点,将商品信息、物流信息、二维码等信息上链,确保客户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非常方便地通过手机扫码了解商品的流通过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使用我进行溯源信息质量是关键。

    以跨境电商为例,从补货计划到消费者扫码的整个流程要严格控制和集成,保证上链信息开放、透明、可信。一般情况下主要包含商品基本信息(比如条形码、产地、厂家信息、配料信息等)、海关信息(比如原产地)、质检信息、二维码相关信息。

    阿里在内部对我是非常重视的。

    2017年3月,阿里与普华永道、新西兰邮政、恒天然合作,签署了全球跨境食品溯源的互信框架合作协议,其中就使用以我主的一些列新技术,用来推动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

    2017年8月,天猫国际就已经全面启动全球溯源计划,利用我和大数据跟踪进口商品信息。

    2018年2月,菜鸟和天猫国际达成合作,使用我建立商品的全链路物流信息。

    上面只是以商品溯源为例,目前,金融、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等行业也在使用我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

    虽然我唠唠叨叨说了半天自己的情况,但爱学习的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刚上线的新书《大话区块链》。

    这本张应平老师写的书是最接近我真实情况的一本书,将它推荐给大家,希望我们以后能够成为好朋友, 也希望以后我能成为你生活和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帮助你紧紧抓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好了,今天的自白式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再见!

    新书推荐

    最后,用一分钟时间介绍一下我的新书《大话区块链》。

    一本书到底质量如何,我觉着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

    这里我摘录了几个读者的留言。一位读者是将大话区块链看作是区块链的通识读本,这个说法是对大话区块链最高的赞扬;另外一个读者认为这本书通俗易懂,立马可以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个说法我强烈赞同,因为当初写大话区块链的时候就是想让大家看完这本书就能开始干活。还有一位读者是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给技术人员买了几本书,大家的反映也不错。

    作为作者我对这本书的定义是:一本区块链科普读物与区块链实战笔记,目前这本书已经连续一个月在京东上排名第一,大家如果需要可以在京东上搜索大话区块链进行下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区块链超强版自我介绍,带你读懂区块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sl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