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早就看完,一直想写点什么,可是迟迟没有动笔。
不知从何写起,太多的感慨,反而不知从何说了。
沉浸了一段时间,也许现在再想起这本书时,所想到的东西,才是精华。
看这本书时,我一开始都不认为她是小说,以为是纪实文学。
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很像是回忆录。就是一位90岁的老太太在回忆自己的一生。
她是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一个叫鄂温克族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里。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听说现在依然是这样,的确有这样的民族存在,只是现在他们的很多东西都变了,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方式等等,都跟以前不一样。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想到作家余华的《活着》,风格有点类似。都是一位老人在回忆自己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在历史的大潮中如何沉浮起伏。
而迟子建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切都源于自然,又归于自然。
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民族的所有人,在死后,都会用白布口袋裹起来,直接扔到向阳的山坡上。
他们崇尚自然,做到极致
鄂温克族人,对自然的崇尚,是无人能比。
他们的吃穿住用都从大自然中汲取。他们放牧是驯鹿,喝的是驯鹿奶,吃的是驯鹿肉,穿的是驯鹿皮做的衣服,出行也是骑着驯鹿。他们过着打猎游牧生活。打猎的动物肉,以某种方式晒干,随时可以拿出来吃,又不会坏掉。
住的房子也不是我们这种泥土黄沙之类的,他们住的是叫“希楞柱”,他们用树干剥了皮之后,自己搭建的一种房屋,透风透气透光,晚上睡觉,还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随时可以搬迁,随着季节以及这个地方的驯鹿食物情况搬离。
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比如也有人日本人被拉过去训练,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时期,森林进了伐木工人,他们生活的森林被砍伐,后来的城市化,他们被强行地赶进居民点,可是他们怎么都不适应。
他们甚至认为不用接受教育,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大自然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就好。哪怕不认得字,但是人们可以识别自然界中,各种花鸟鱼虫不是也很好?
他们还相信自然界中的一种神秘力量,一个生命的诞生,会有一个生命离开,要么是动物要么是人。氏族里有专门的“萨满”,可以通过“跳神”,让生命得以重生。而且谁可以做上“萨满”,也是听从神的旨意。反正挺神奇,不知真假。
里面的好多人物关系,我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空还要看一遍,也值得一看再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