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科学地改善孤独感?

如何科学地改善孤独感?

作者: 李筱洋洋洋 | 来源:发表于2019-12-01 21:07 被阅读0次

社会心理学家皮弗(Pipher)说“在美国,只有孤独,没有孤单,只有拥挤的人群,却没有可归属的团体。”

一个人可以一辈子孤单而不感到孤独,却会在身处人群时、在周围有几百万人包围时,感到孤独。孤单是客观的一个人独处的状态,你可以在孤单的一个人状态下并不感觉孤独。孤独是主观的个人内心感受,你可能处在人群中却依然会感受孤独感。孤单的解决方式很简单,去和别人接触就行;孤独则和几个人无关,需要的是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充实自己内心。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有家人、朋友、伴侣、孩子,每个人的内心依旧会感到孤独。我们可能会再他人冷漠的眼神里感到孤独,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男性更多会因为一个被群体孤立时感到孤独,女性在被剥夺了一段亲密的一对一感情时更容易感到孤独。孤独感的适应性会让人产生寻求社会联结的倾向,提醒我们应该去寻找和建立社会关系中的链接。

 

[if !supportLists]一、[endif]产生原因

主观上在于自我认知,自我认知的概念关系到从我们对自己的概念、自我图示的构建、所扮演的角色的定位到社会比较、他人评价,以及所处环境的文化,都会影响我们对这个自我的判断、期待和态度。当我们自己被有所要求有所期待,期待与现实存在差距时,这种落差感在会直接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客观方面,则是当我们的自我价值未得到实现,人际关系遇到问题,和别人接触时缺乏意义;感到被排斥、拒绝,不被需要;找不到自我价值、定位;被某人、某种关系抛弃。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表现和影响

而孤独感往往会更加强化个体的孤独,具体表现为:

[if !supportLists]1、[endif]消极地感知

有点像抑郁患者,长期孤独的人也经常会陷入一种挫败的社会感知及行为的恶性循环当中,消极的解释风格,总是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总是担心做不好事情,总是处于紧张、焦虑,本质上孤独、担心、焦虑就像一个三角循环,互相加强。

[if !supportLists]2、[endif]害羞、尴尬

害羞是一种社会焦虑形式,都是过度自我意识的结果,在面对心仪的对象说不出一句话,在梦寐以求的工作面试时支支吾吾,过度害羞往往会影响人大脑皮层的活动,甚至起到一种反向暗示,于是在真正表现的时候,往往会实现这种心理暗示。

[if !supportLists]3、[endif]怀疑自己社交能力

由于消极评价人际交往,过度自我意识,导致不愿意去满足他人社交需求,想一个寒冷的人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保暖衣物,而关系的建立往往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过程,当对面的人感受到这样的寒意,就会停止继续,而孤独者则会敏感察觉到这一信号,同时后撤,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远,于是就在心里更加认定了自己和社交能力不行的意识。

[if !supportLists]4、[endif]过于敏感

孤独者本身消极的感知会使得其更加擅长识别人际当中负面的情绪,并且会忽视一些积极的反馈,这样的负面专注会使得孤独者在社交中变得难以沟通,有些孤独者害怕面对社交中的拒绝,直接选择拒绝社交,把自己置于一个自我孤立的状态。

 

三、对人的影响

卡乔波和帕特里克在<<孤独:人的天性和社会联结的需要>>中对此做了解释,孤独会对应激激素和免疫功造成影响。

孤独是一把双刃剑。

适当的孤独感有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以及与外界人事物的联系,也可以注意到我们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对于内向、社交敏感者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必需品。而长期地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则会使得健康问题增多,心理与胜利都有所影响。卡乔波和帕特里克对此做了解释,孤独会对应激激素和免疫功造成影响。

瓦里恩特(Vaillant)在一个长期试验中,对一群哈佛男性校友做了一个相关记录:

他将52岁的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古板”,从不酗酒、使用镇静剂或者精神医生,只有5%的人在75岁前去世;另一类是“忧郁”的人,酗酒、使用镇静剂或者精神医生,有38%的人在75岁前去世。

事实是乐观促进健康,悲观带来压力与敏感,以及潜在的疾病,这是因为负面情绪影响应激激素,对于易怒和长期抑郁的人来说,引起心脏病、免疫力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的概率更高,过度紧张也容易引起溃疡、头疼这些症状,某些情绪是能够预测疾病概率的。

当然孤独感是可以去除的,悲观也是可以改善的,大部分情况都不需要上升到社会心理治疗的高度,通过社会交往的过程,即外显行为改变内在,打破恶性循环,就可以成功改变内在归因。

一些平时生活中可以自我锻炼的方式:

[if !supportLists]1、[endif]训练自信

首先相信自己能应付好各种社交场景,一开始可以让自己去表演一种自信的状态,如果实在担心,可以提前在家演习几遍,装出一种自信样子。

[if !supportLists]2、[endif]戒除消极思考

每次思考重大问题的时候,在脑海中提醒自己,或者写下来,注意到自己在什么事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消极的想法,同时用积极的角度再思考一遍,对比思考结果和过程,并选择选择积极的结果。

[if !supportLists]3、[endif]做一些改变

当你遇到社交的场合、机会,以前可能是躲开,尝试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面对,主动打招呼,展现高自尊,同时积极表达情感,你可以大笑、愤怒都没关系,你会发现即使错了几次,过不了两天大家就不记得了,而你只会一次比一次表现更好,以前的担心是因为你尝试得少而已。

 

相关文章

  • 如何科学地改善孤独感?

    社会心理学家皮弗(Pipher)说“在美国,只有孤独,没有孤单,只有拥挤的人群,却没有可归属的团体。” 一个人可以...

  • 如何“科学”地抄底?

    注:题图来自dailyreckoning.co.uk[1]。 笔者之前写过一篇文章[2],指出抄底属于左侧操作,风...

  • 如何科学地练琴?

    正是因为练琴是项苦差,所以才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从结果导向的视角来看,保持练习的兴趣是学习乐器的首要任务。假如花...

  • 如何科学地读书

    由于时间精力所限,行文仓促;又由于破解宇宙奥秘之大义所迫,不得不发。 以下内容请观众老爷们空腹食用。 本文标题为《...

  • 如何科学地解梦?

    昨晚梦见一条蛇,你可能会打开搜索引擎,看看《周公解梦》里说梦见蛇有什么预兆。 或者是听听弗洛伊德的意见,仔细想想蛇...

  • 如何科学地减肥?

    减肥的方式有许多种,尝试了很多方法,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无效。在这些减肥方法背后有没有科学道理呢?节食、运动、抽脂、...

  • 如何有效地克服孤独感?

    孤独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话题,每个人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那么,今天小编带给大家一些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如何健康科学地跑

    跑步需掌握基本知识,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按照目标和方法循序渐进地跑。 跑步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门很复杂的运动科学。...

  • 如何科学地给人“洗脑”?

    分享一个老板们很爱看的话题,“如何用演讲煽动一帮人给你卖命”,说白了就是如何给人洗脑,如果你想洗别人或者想知道如何...

  • 如何科学地脱单?

    反观那些没剩下的人是怎么思考和行动的呢?他们大部分是这样考虑的---对方只要满足最重要的一条就够了。。。想要收入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科学地改善孤独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st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