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一个问题,今天所有人持有的都是进步论。
什么意思呢?
我们认为凡是进步的就是好的,但凡是原始的落后的就是不好的,以至于今天进步先进都成为褒义词,原始落后都变成贬义词。
可是大家一定要知道,进步论这个观念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舶来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恰恰相反,不是进步论,而是保守论。
给大家举个例子,孔子自述,他说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什么意思呢?
什么叫述而不作?
我只叙述前人的东西,绝不创新和创作,这叫述而不作。
什么叫信而好古?
我只相信和爱好古人的东西,但凡是当代人的创新和发明,我一律反感,这叫信而好古。
它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恰恰相反是保守论,不是进步论。
这点大家一定要清楚。
我们举一个实例。
河南安阳殷墟的一辆两轮马车遗址。
这个两轮马车一旦出现,它就十分完善。
我们在考古学上没有发现他的过度、进步。
前面讲过,最早驯化马匹的很可能是中亚南部的,中亚人驯养了马匹。
据历史学家考察,最早发明轮子和车辆的很可能是古巴比伦人。
那么这个车辆一到中国就十分完善,它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车辆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从西部传入中国,这是它一出现就十分完善的原因,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
这个车辆,它用一根轴穿两个轮子,一根轴穿两个轮子的车辆,它一定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两侧轮子的转速始终一致。
那么车辆在拐弯的时候,外轮的转速一定大于内轮,因此这个这种一根轴穿两个轮子的车辆,他就只能快速直行或者慢速拐弯,它没法快速拐弯。
因此中国人把这种两轮车一直用到辛亥革命前后。
四轮马车是中世纪后期西方人发明的,发明四轮马车有一个极大的难度,它不能用两根轴穿着四个轮子,因为四轮马车两侧轮子始终转速一致,它连慢速拐弯都拐不成。
因此发明四轮马车有一个前提,必须把轴从中间打断,用齿轮重新咬合时,两侧的轮子转速不一致。
这就是我们汽车下面的那个大包,今天叫差速器的那个东西。
四轮马车的发明,缔造了今天汽车底盘的前身。
讲到这,大家一定会觉得我在污蔑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不讲创新,连用个车子都用的是最古老的老车。
这里不讲好与坏,只讲所以然。
因为讲好与坏,是你带着情感色彩,站在不同立场的一个偏角评价。
你只有明白一种文化得以发生和得以运行的所以然,你才能理解这个文化的实质和内涵。
中国人不创新,是因为它的文化始终是保守论。
今天听觉得保守论一定是很有问题的。
可实际上我们得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要从人类的古文明探求其线索,如果我们要以跟我们比较亲近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线索。
首先就得把进步论打掉,或者至少暂时把进步论从自己脑子里腾空。
你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素质。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你凭什么说先进的东西就是好的?
你怎么知道先进的东西不是最坏的东西呢?
没有任何人精心考察过这个东西。
所有的人都只不过是拿直感,或者随着它人云亦云,由此造成了一种今天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这个话题就是进步论和保守论。
他们到底内置是什么?
听人类古代文明,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腾空进步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