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学钢琴,是否让其过早的参加比赛呢?其实小卡在之前的微信推文儿中已经连续围绕着这个问题做了些解答。不过,这位宝妈的亲身经历会实实在在告诉我们,让我们得出答案。
主要从孩子的四个阶段分析,其中有宝妈的心理活动与宝宝与妈妈的对话,仿佛置身其中,分别从兴奋期、焦虑期,倦怠期、冲刺期形象的为我们诠释这四个阶段的“破解之术”,还推荐了一本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宝妈宝爸们不妨研读下!
这篇文章到底要不要发出来,犹豫了很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之前我也一直不太赞成小宝在这个年龄(7岁)参加比赛,尤其是看了很多育儿专家的建议后,更觉得也许比赛所带来的种种会超出她的心理承受范围。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一件事情,总会有它积极的一面,所以当杨老师(小宝的钢琴老师)问小宝是否愿意参加比赛时,我从小宝亮晶晶的眼睛里看到了欣喜和期待。
既然老师和孩子都这么有信心,那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好吧,就当是一个成长的历程,生命中的又一次陪伴,于是从5月中旬开始,开始和小宝做比赛准备。这不是一个孩子的成功经验,更不是一部成名史,而仅仅是一个成长过程。对小宝是一种磨练,对我,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这两个月,小宝经历了各种情绪各种波动,我将其分成了这样几个阶段:
兴奋期
小宝算是一个很刻苦的孩子,近一年的钢琴学习后她也可以弹奏出动听的乐曲,对于这次比赛,她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地想在比赛中得 “第一名”。
一直以来,对于教育,我还是主张“顺势而为”,也就是她如果兴奋,那我们就应该带动她的情绪朝更好的方向走,而不是看她兴奋就一瓢冷水泼下去:“高兴什么嘛,比你强的多了去了!”这样的话无异于把孩子推向冰山,会削减孩子的主动和热情。当然盲目乐观也不可取,这个时期鼓励很重要,同时也要能够带领她找到把曲子弹得更好的方法。
那天从老师那儿回来,我和小宝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我:“参加比赛想得第一名这样的上进心是很好的,可比赛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既然要比赛,那就要全力以赴,即使最后没有得名次,可因为付出了,我们也不会后悔。”
小宝似懂非懂,但她还是坚定地点点头。
我:“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才能把这个曲子弹好。妈妈把我们说的,都记下来,然后我们看看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小宝:“好!那我先说……”我:“妈妈再补充这样几个好不好?”
就这样,我和她一起列出了13条可以把琴练好的方法,最让我惊奇的,其中有8条都是她自己提出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允许小宝说出她所有的想法,不管合理与否我都逐一记录。接下来又和她一起,勾选可实施的选项。最后重新整理好,写在一张纸上,小宝把这张纸郑重其事地贴在了钢琴旁。
这个过程让小宝觉得,练琴的规则是她自己制定的,“参与感”激发了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看着她把规则贴到钢琴旁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她面对问题时的坚定和勇气。
焦虑期
因为是参加比赛,所以曲目的选择会比平时练习的难度大得多。小宝还是很勤奋的,刚开始弹的时候,每天花多于平时两倍的时间练习,但进度很慢,两周过后仍会弹错音,这时候,她就开始烦躁、焦虑、甚至想放弃。
记得有一天晚上临睡前,她忧心忡忡地问我:“妈妈,如果我比赛不能得第一名,怎么办?”我忽然很心疼她,小小的人儿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宝儿,这个曲子确实有难度。一直练不好,你也很难过。当初我们学琴,不是为了拿名次,更不是想让钢琴给你带来荣誉。借着这次比赛,爸爸妈妈和杨老师相信你的弹琴技能、意志力、专注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一段你从未有过的经历。对于弹琴,爸爸妈妈只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当我们不在你身边了,你觉得不开心或很开心或想念我们的时候,把琴盖打开,为自己弹一曲,当熟悉的音乐环绕着你,所有的情绪都会流动起来,就像我们的爱包围着你。这个爱好在这样的时刻陪伴你,释放你的情绪,那就是一种能让你快乐和幸福起来的能力,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在帮你拥有它,其他的,并不那么重要。”我说过这些话后,又写在了我和她专用的“爱心沟通本”上,她后来又自己悄悄地在这段文字后面写上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孩子的焦虑有很多种,如果我们无休止地说教和劝慰,只会让孩子更紧张。我们急于让孩子摆脱不安焦躁的情绪,常常会这样与孩子沟通:“这个曲子不难的,你多练几次,自然就熟悉了。”我们否定了孩子的感受,结果是孩子觉得自己真无用,“妈妈说了不难我却认为很难,我真是笨!”这样的时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亲子联结就断裂了,我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孤独的角落,她兀自弹琴,即使最后得了第一名,她仍然是不快乐的。
这个时期我最该感谢的是青豆书坊的王媛姐,当时劳拉博士(《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的作者)正在做“平和式教养法”工作坊,王媛姐边听课边发给了我一个关于挫折教育的方法:
“我们爸爸妈妈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开心,让孩子大笑,爸爸妈妈要想办法让自己输,而不是通过让孩子输来训练他的耐挫度。我们的孩子每天都会遭受挫折,从朋友那里、同学那里,各种各样的挫折。真正让他们坚强的不是遭受挫折的多少,而是我们接纳他的挫折,理解他的挫败和失败带来的不开心、难过、难堪等情绪。当他知道,挫折是正常的,是可以接受的,他就能挺过去,自己从中吸取教训,想出办法。”
豁然开朗!
让孩子从一种固有的角色中释放,才能让孩子有更大的进步。
倦怠期
曲子练习了一个月后,小宝弹琴的热情在慢慢衰减,已经不像最开始时主动要求弹几个小时,而是开始找各种借口,磨磨蹭蹭地不愿练习。这个时期我的情绪也有些烦躁,如果还是用语言催促她练习,很可能就带着怒气,从而变成一种唠叨。
于是,我选择了用纸条沟通的方式,有一天,我写好纸条折成一个飞机飞给她的时候,她很兴奋,如获至宝,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后,难为情地说:“我是该练琴了。”
这个时期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很重要,一定要避免唠叨、威胁、警告等等沟通方式。
记得有一天小宝练琴,我在厨房做饭,听到她弹得节奏错乱,我开始隔着门大喊:“小宝,节奏完全是乱的,听起来一点都不认真,这样弹下去怎么可能把曲子练好,如果你一直这样,怎么可能比赛得奖,你不是想得第一名吗?”
琴声戛然而止,小宝吼道:“你能弹得好你来弹一下我听听!”她说话的语气、表情、声调和刚才的我一模一样!我从厨房里出来,不说话看着她,虽没有发火,但我知道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难看。
小宝“砰”地关上琴盖,气冲冲地跑到她自己的房间。
我愣了,哦,天呐!这不该是我和她说话的样子啊!于是,关掉厨房的火,深呼吸,让自己尽量平和一些。走到她房间,“小宝,妈妈刚才大声吼你让你很生气,对不起。现在,你可以把你的不满都告诉妈妈……”
“我再也不想和你说话!”我愣在门口,深呼吸,深呼吸,“那,等你情绪好一点的时候,来找我,我会等着你的。”“哼!”小宝气呼呼地没想理我。
隔了5分钟,小宝在她房间喊:“妈妈,我被蚊子咬了……”我知道,这是她主动找我的信号。我赶紧放下做饭这件事,到她房间里看看蚊子在哪,然后,她哭了起来,从低啜到嚎啕,边哭边吼:“我一直都在练,你却说我不认真……我一直都在很认真地练……”
我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我只听到节奏的错乱却忽视了她的努力,说话的语气使得小宝与我很对立,完全不想配合。“小宝,对不起,妈妈刚刚的态度确实不好,不该隔着门和你说话,更不该否定你的努力,这让你很难过。”
“就是,就是……”她虽然还在哭,但明显已经愿意和我说出她的委屈,我安静、平和地等她释放自己所有的情绪,大概5分钟后她擦了擦眼泪,“妈妈,我好饿,我想吃饭了,你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
这次过后,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惩罚她,为人父母,也会犯错,亲子关系断裂的时候,一定要想怎样才能再次联结,和孩子承认错误,就是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
冲刺期
比赛前的一周,每天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小宝更加刻苦,一遍一遍地反复练习,她终于找到了比赛的感觉:淡定从容又能够扛住压力。这个时期最好的陪伴就是给她适度的赞赏,而赞赏也不再是简单的 “你真棒!”,我从她弹琴的态度、努力、乐感上开始描述自己的感受:
“妈妈看到你在刚刚的二十分钟里,小手指一直在键盘上跳舞,跳得很优美、很有灵气,这些小手指一定是天生的舞蹈家!”
“听你的曲子,我心情一下就好起来了,一天的烦恼都不见了呢。”“刚刚那一段跳音我好像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欢快的玩耍,你的音乐带着妈妈进入了一个好欢乐的场景啊!”
后来,我赞赏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我开始安静地陪着她,不管她弹多少次,我都是她最忠实的听众,我相信,在我的目光中,她一定很有成就感。
走过这样四个时期,小宝努力的结果就是得了两个比赛的一等奖。那天她从赛场兴冲冲地跑出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妈妈,我要给杨老师发个微信!” 从去年9月跟着杨老师学琴,杨老师的耐心、弹琴技巧、音乐功底小宝非常喜欢。这一年,小宝音乐表现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次比赛杨老师也把曲子编成了一个小故事:
“《夜曲》的第一段,是小宝在一个有星星的晚上,自己坐着摇椅,很悠闲惬意地荡着秋千,心情特别舒畅。所以这一段我们要弹出优美、歌唱的感觉。曲子的第二段是高潮部分,小宝正坐着安静享受的时候,邻居家一个调皮的男孩来找你玩了,你俩欢快地做游戏,一起玩地很开心。所以这一段小宝要带着愉悦俏皮的感情去弹。第三段呢,是你和他玩累了,该回家了,曲子声音越来越弱,越来越安静,直至最后你们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一个小故事,让小宝一下就找到了曲子的情感主题,所以弹奏的时候情感表现得相当不错。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这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接纳感受、鼓励合作、替代惩罚、学会赞赏”等沟通方式让我与小宝、家人的联结更加亲密。感谢这一路的彼此陪伴,走过这成长的一季!
-----宝妈邢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