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庄公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有个叫卫州吁的儿子是小妾生的,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好动不好静。
卫庄公溺爱这个儿子,任其胡作非为。
卫国上卿石碏看不下去了,就劝谏卫庄公:“宠爱孩子,不能太过。如果超过限度,就会让孩子产生骄奢淫逸的不良性情。一个人有了骄奢淫逸的不良性情,就会产生邪恶的念头,而有了邪恶的念头就可能做出邪恶的事情来。做父母的真要喜欢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教他行义。”
卫庄公就问石碏:“什么是义呢?”
石碏说:“义有六顺六逆。六顺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六逆是贱克贵、少欺长、远间亲、新碍旧、小侮大、淫破义。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教导孩子去做六顺的事,绝不能让孩子去做六逆的事。君上要想传位给州吁,就应该立他为世子。如若不然,就应严加管束,且莫对公子州吁放任自流而让其在以后酿成灾祸。”
卫庄公听了却不以为然,依然溺爱卫州吁。
石碏虽然这样劝谏卫庄公,自己的儿子石厚却追随在卫州吁的身边,于是石碏就叫来石厚,让他离开卫州吁的身边。
石厚却说:“你常说‘义’字,我觉得为主人尽忠,便是义,因此我不能离开公子州吁。”
石碏叹了口气,对儿子无奈地说:“如果孩子们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做父母的也应该大义灭亲。”
石厚不愿意听从父亲的劝告,石碏也没有办法,他预感到卫国朝堂未来一定会有大的祸患,便早早找理由告老还乡了。
卫庄公去世后,太子卫完继位,是为卫桓公。
公子州吁并不把新君卫桓公放在眼里,继续胡作非,并在军中拉帮结派。
过了两年,卫桓公实在忍受不了这位同父异母弟弟的作恶多端,就将他流放到边境去了。
哪里能想到卫州吁依然不安本分,在边境召集了一批亡命之徒,用了十一年的时间集结成了一支有规模的叛军,瞅准时机杀入卫国都城,竟然一举得手。
可怜卫桓公和子女全部被杀死,卫州吁成了新的卫国国君。
只是这样一个不修仁义,只凭武力征伐的君主能坐得稳江山吗?
州吁也知道自己素来没有威望,国内反对他的人很多,他也急于想找一个让大家都能认可他的机会。
石厚就建议州吁去请教自己的老爸,石碏。
石碏作为朝中的老臣,素有威信,也素有智谋。
州吁于是便备了厚礼去请教石碏,石碏就指教他去找陈国的国君一起去朝见周天子,说只要周天子认可你,天下人就无话可说了。
州吁听从了石碏的话,高高兴兴带着石厚一起去了陈国,只是没想到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就被陈国国君下令逮捕了。
原来石碏在他们临行前悄悄给陈国国君写了一封秘信,说州吁和石厚两个都是乱臣贼子,人人可以得而诛之。
有人向石碏求情说:“石厚只是州吁的从犯,应该罪不至死。”
但是石碏感叹道:“若不杀石厚,我怎么有脸面去见先君,以及石家的列祖列宗!”
所以州吁和石厚一起都被处死了。
孩子都有天性,有好的,也有坏的。
这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就像这个世界有好人,就会有坏人一样。
好人是别人家的儿子,坏人也是别人家的儿子。
至于为何生来有好有坏,除了先天秉性的不同,也有后天教育的成分在里面。
就像石碏这样一辈子追求仁义的人,也依然会生出一个不识仁义的儿子,而且这个儿子还没有眼力劲,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父亲对“大义灭亲”四个字,并不是说说而已。
所以看了历史以后,有一个好处就是自然会对孩子执着的心会放下几分。
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有可能养不出你心目中想要的孩子,就像石厚一样,就要与不肖者同行,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人生的命运从来不是掌握在父母手中的,父母唯一能掌控的就是不骄纵孩子,在小的时候多让孩子习劳,因为只有习劳才能知感恩。
而有感恩心的孩子,才能一生得到更多的顺遂。
相反,孩子骄纵叛逆,一生一定是磨难重重,就像州吁一样,虽然有一时的得势,但是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辉煌,又有什么意义呢?
死了,还落个乱臣贼子的名声,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实在是得不偿失。
这个世界有一个真相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稳定平和的内心,是永远不可能和幸福同行的。
而一个被骄纵长大的孩子很难会获得稳定平和的内心。
所以不管是穷通富贵,你就会发现,若失去了平和安稳的内心,贫穷和富贵都只会变成加速一个人灭亡的推手,哪里会有享受生命的幸福可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