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文阅读

作者: 雨落银河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12:54 被阅读0次

        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最怕两件事。一怕被老师叫起来朗读文言文;二怕被叫起来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每次朗读文言文,虽然不会摇头晃脑,但也撇呛拿调,尽量抑扬顿挫,仿佛置身私塾学堂一般。

        诗、词还好,毕竟短,没多少字。论文、杂记就麻烦的多。篇幅长,句子拗口。关键每篇有生字,篇篇不重样。查字典就要耗费半天功夫。下次相遇,仿佛如初见。继续查。

        我记忆犹新的是初中语文老师,每次讲解文言文,脸上总挂着陶醉的表情。关键段落,就来一句,“此处之妙,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有一次,他叫我总结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的中心思想。那天,我心里别扭,一赌气,就学着他的样子,拉长了腔调,说道:“此诗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哄堂大笑!

        他笑咪咪的走过来,用课本在我头上敲了一下。然后走回讲台,边走边问:“知道我为什么敲他吗?”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此~正解也。坐下吧!”

        古文读多了,才明白,当年老师说的是对的。有时候,古文是没法翻译的,一旦译成现代文,就失去了“灵性”。

        古文需要“品”。需要细细咂摸其中的味道。

        我喜欢看有康震老师、郦波老师做嘉宾的节目。他们对古文的“品”,真的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

        特别是对《诗经》的解读。曾经把我折磨得欲仙欲死的文章,他们娓娓道来,生动、美妙、传神,让我叹为观止。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能理解让小孩子摇头晃脑的读《诗经》、读《论语》。在我看来,这属于标准的劝退学习古文的行为。

        学习古文,应先明清、后唐宋,至于三国魏晋、秦汉春秋,全看个人造化。

        明清小说,比较接近现代文,易读好懂。同时期的作品可以多选几本。词语、句式、表达方式都差不多,可以省去许多查字典的麻烦事。

        四大名著我不赞成读《红楼梦》,读不读得懂先不说,仅生字一项,就劝退许多人。

        当然,学习古文,因人而异。如果仁兄天赋异禀或者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者,权当我没说。

       

       

       

       

       

相关文章

  • 寒假生活随记2019-02-01

    寒假生活随记之浅谈《杂说四·马说》 今天继续阅读了《古文观止》中的马说。这篇古文虽短,但是通过养马的人不认...

  • 寒假生活随记2019-02-04

    寒假生活随记之浅谈《古文观止》。 今天阅读了《曹刿论战》。本文记叙的是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

  • 寒假生活随记2019-02-03

    寒假生活随记之浅谈《古文观止》。 今天阅读了《赠黎安二生序》。作者首先讲了一个故事。黎生和安生是蜀地的学士...

  • 暑假生活随记2019-07-10

    暑假生活随记之浅谈《古文观止》。 今天阅读了《赠黎安二生序》。作者首先讲了一个故事。黎生和安生是蜀地的学士,当...

  • 寒假生活随记2019-02-13

    寒假生活随记之浅谈《古文观止》。 今天重温了《古文观止》里的经典文言文——《爱莲说》。这是周敦颐写的一片托物言...

  • 教学反思

    古文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了12分,连续五年陕西中考古文题仅有一年为课内外古文对比阅读,四年均是课外古文阅读。 ...

  • 2019-08-22

    浅谈如何开展班级阅读策略 ...

  • 古文阅读

    上学时期比较喜欢古文,语文书上能学到的基本上都能背过,所以毕业多年,有些古文还是能顺口说出的,对于古文我觉得...

  • 如何读古籍?教你一年读熟《论语》

    去年我写了一篇如何学习古文的文章,叫《浅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背诵<古文观止>为例》,文中提到了背诵的作用。我们读...

  • 佩服

    最近阅读一些古文,虽然我并不懂古文。但因为我是抱着闲读的心情去阅读这类文章的。 我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和古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古文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x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