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读的是洪亮吉《北江诗话》。
洪亮吉和黄景仁等人并称毗陵七子。据清史稿记载,他曾经因为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结果触怒嘉庆皇帝,获罪戍守伊犁。不过嘉庆皇帝后来悔悟,赦免了洪亮吉,并且将其诤言刻于座右。
洪亮吉的《北江诗话》中,认为作诗应该注意"另具手眼,自写性情"。其中有一段话,写到了四首诗,反映四种真挚的情感。
一、父子之情
在《江北诗话》卷一中,洪亮吉说到了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四种情感,并且提到了四首佳作。第一种为父子之情
明御史江阴李忠毅狱中寄父诗:「出世再应为父子,此心原不问幽明」,读之使人增天伦之重。《江北诗话》
这个故事说的是明朝贤臣李应升(1593年-1626年),李应升字仲达,号次见,又号石照居士,南直隶江阴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
李应升受到阉党迫害,先是被弹劾为"东林护法"而削藉。随后被魏忠贤诬陷下狱,被害时年仅三十四岁。
御史李应升劾忠贾有疏,劾魏广微有疏,皆切齿恨之,及驾帖至,应升一无他顾,惟入慰父母,即登舟。坐赃四千两,拷死。(杨慎《二十一史弹词》)
在狱中,李应升写给父亲一首诗,其中有句:出世再应为父子,此心原不问幽明。不去考虑阴间还是阳世,希望将来还会成为父子。
崇祯皇帝即位后,当年便为其平反昭雪,谥忠毅。因此江北诗话中称其为李忠毅。
二、兄弟之情
第二首是写兄弟之情:
宋苏文忠公《狱中寄子由》诗:「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他生未了因」,读之令人增友于之谊。
因乌台诗案下狱的苏轼,自认为这次在劫难逃,因此作诗给弟弟苏辙,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苏轼比李应升幸运得多,宋神宗还是比较清醒的皇帝,没有受到苏轼对手的蛊惑,最后还是把苏轼放了出来。
李应升写给父亲的两句诗,明显是受了苏轼的影响:
出世再应为父子,此心原不问幽明。李应升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轼《狱中寄子由》
友于之谊,是指兄弟的情义,典出《论语·为政》引《尚书》:“友于兄弟。”
三、朋友之情
第三首诗,说的是朋友之情:
唐杜工部送郑虔诗:「便与先生成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读之令人增友朋之风义。
郑虔曾经比李白还风光,他曾经作画题诗献给唐玄宗,唐玄宗非常欣赏郑虔,御笔写下了"郑虔三绝"四个字。还曾专门设置"广文馆",任命郑虔为广文馆博士,教官宦子弟读书。
诗圣杜甫有20多首提到这位“郑广文”,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后来安史之乱中,杜甫和王维、郑虔等人都陷于长安,杜甫官轻人微,不被叛军注意,后来悄悄逃走了。但是王维、郑虔名气太大,不得已出任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郑虔被贬谪台州任职,那时的台州还是蛮荒之地。
杜甫未及饯行,但是写了一首诗赠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这首诗和上面苏轼与李应升的诗一样,都提到了今世缘尽,期望来生之意。
四、夫妻之情
第四种情感是伉俪之情:
唐元相悼亡诗:「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读之令人增伉俪之情。
元稹有不少优秀的悼亡诗传世,例如《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自他的三首悼亡七律《遣悲怀》第三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发妻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韦丛,20岁的韦从嫁给了清贫的元稹,过上了“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的艰苦生活。
等到元稹事业开始好转的时候,韦从却因病去世了,年仅27岁。 元稹的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令人唏嘘。苏轼杜甫等人还期望来生结缘,而元稹却连来世的姻缘也不敢期望了: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结束语
洪亮吉举例了这四首诗以后,评价说:
孰谓诗不可以感人哉!
记得王国维谈到李煜词时,引用了尼采的话: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以上四首诗,四个故事,之所以特别感人,也有一点这个意思。
今生纵使情缘尽,应有来生尚可期。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