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11同学每周读书:OKR工作法

611同学每周读书:OKR工作法

作者: AlexLiu_7ec8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7:50 被阅读0次

    序言:工作沟通的管理痛点

    过去4年多时间,我每天都需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我相信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遇到了,所有的公司,所有的管理者,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不知道与团队成员聊些什么,怎么帮助他们找到方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公司想要往哪个核心目标去发展,团队成员应该怎么推动公司核心目标的实现。大概5个月前,我开始关注OKR工作法,但是,在我真正掌握这套方法之前,我都没有轻易地在内部去使用这套方法。我想,2018年行将结束,2019年即将开始,OKR工作法,是时候登上我们工作的历史舞台了。

    书的简介:《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

    OKR的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结果。目前关于OKR工作法的书并不多,亚马逊在售的大约有5本。本书是其中落地性较强的一本,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关于OKR的好书,帮助我们更好地执行和完善OKR工作法,推动团队沟通与目标达成。本书的两位作者,保罗-尼文和本-拉莫尔特,都是资深的OKR教练,创建了他们自己的OKR培训公司,专门为美国知名企业提供OKR工作法的企业内训,对于OKR的执行与落地,有着丰富的OKR实战经验。因此,他们在本书中的观点还是极具说服力的。

    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事实上,这不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OKR工作法的书。克里斯蒂娜-沃特克的《OKR工作法》通过一个创业公司执行OKR工作法改进工作效率,达成工作目标的故事,让我初步领略到了OKR工作法的原理:绝对聚焦Radical Focus),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虽然创业到目前为止,团队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期,生存状态也不差,但是始终没有提出公司发展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犹如一艘漂浮在海面的船,虽然沉不掉,但是却不知道船具体要开往何方,漫无目的。直到看完《OKR工作法》一书,才开始思考交复科研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管理工作慢慢地变得从容和清晰。这也是我开始阅读OKR工作法相关书籍的最初动机。根据主题阅读法,我也看了其他OKR具体落地的书。《OKR工作法》像是“道”,提出了OKR的理论,但是落地实践过程,还是需要掌握“术”,即怎么做。《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毕竟,经营一家企业,不是儿戏,落地执行一项政策的时候,最好还是能够做足准备工作,进行深度学习,实践效果也会更佳。

    一段话概括这本书

    一个人,一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专注于某些符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事情。何谓人生观?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就是人生观了。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成为一个追求真理的科学家,成为一个推动进步的企业家,都应该算是一种人生观。何谓价值观?追求金钱上的满足,是一种价值观;追求个人成就上的满足,进而改变世界,也是一种价值观;两者兼而有之,更是一种价值观。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就更应该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找到最契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个人如此,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企业观,即使命和愿景。使命和愿景如同灯塔,指明企业发展的道路。我们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如何改变世界?这听上去似乎很虚,但是没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的企业,就跟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极有可能陷入一种碌碌无为的状态,最终悄然无声地来到世界,又悄然无声地离开世界。

    OKR工作法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企业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以使命和愿景,明确发展目标,以长期,中期,短期战略,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企业的目标明确了,团队成员的目标才能明确,大家才有了共同的努力方向,沟通才会同频,发展成效才会提升。否则,就只是苍蝇乱撞,忙碌而无序。看上去做了很多事,实际上事事都未达极致。OKR工作法的底层原理,绝对聚焦,少即是多,既是企业经营的智慧,也是人生经营的智慧。无论是作为企业管理者,还是团队成员个人,都可以通过实践OKR工作法,改变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的生活。

    何谓OKR?

    OKRs是一种企业、团队、员工个人目标设定与沟通的工具。目标O,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关键结果KR,回答的问题是:如何衡量我们是否达成了目标?参考书中的范例,我针对交复科研正在开展的 “交复云课堂”项目,分别说明公司,部门及个人层面的OKR创建:

    1. 公司层面的OKR

    目标O:打造极致体验的交复云课堂

    KR1:第1季度上线5门生物信息学内部培训课程;

    KR2:第1季度完成10次交复云课堂的内部线下翻转式培训;

    KR3:提升线下培训考核通过率至75%。

    2. 学术部层面的OKR

    目标O:提升学术部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KR1:每月制作2门生物信息学课程;

    KR2:每周组织1次内部线下翻转式培训;

    KR3:组织每周1次的线下培训考核;

    KR4:完成每天1次的内部文献学习分享。

    3. 个人层面的OKR

    目标O:显著提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能

    KR1:每月参加2次内部线下翻转式培训;

    KR2:每月学习2门生物信息学线上培训课程;

    KR3:每周完成1次内部文献分享;

    KR4:通过5门生物信息学的线下培训考核。

    每一个季度,公司,部门,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清晰的工作目标。每一个月,我们除了完成日常本职工作之外,应当尽可能地聚焦精力,通过每日精准的工作安排,努力达成我们设定的工作目标。每一个周,我们都应该回顾上一周我们围绕目标所完成的工作,反思这些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何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这些问题,安排本周的工作内容。设定目标与加强沟通,这就是OKR的魅力所在。它让管理者知道自己的下属在做什么,也知道怎么跟下属进行工作沟通,同时,它也让同级别的同事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相互之间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我能帮助他做些什么,他能帮助我做些什么,我们这么做的共同目标是什么,一切沟通变得高效而有序,目标达成变得明确而可行。

    OKR能否一招制胜?

    本书中引用了3句话来概括一个职场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的期望:一个能持续学习的工作环境;一段有意义且目标明确的工作经验;一条动态且有价值的职业发展路径

    对于第一点,我的体会尤为深刻。作为员工,在一家公司收获的,绝不能仅仅是薪资和特定岗位上的经验,更必须是一个得到认知提升的大脑。仅仅做一件事,会一件事,只是完成了作为员工的本职,要想在职场中变得卓越,必须持续学习超出本职范畴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进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其他人把工作也做好,当他这么做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员工,而是管理者。技术知识,比如销售专员学营销,人事专员学人事,IT专员学IT,设计专员学设计,进一步把自己的技能提升加强,是做到了通过学习进行补“脑”。管理知识,是学会工作中的跨部门沟通与协调,学会从全局角度看公司,学会领导身边的人,学会通过推动他人的进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简而言之是,成全他人,成就自己,这是在补“心”。一个只有“脑”力的人,在职场上,走得近,走不远,因为不会借力,不懂扩大规模,是一辈子打工的命。既有“脑”力,又有“心”力的人,工作技能本身很强,但是他也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的技术不可能永远高于别人,应该主动团结更厉害的牛人,为自己所用。有“心”力的人,看到的永远不是眼前的利益,看到的是未来更长远的利益,放弃的是近期的小利,得到的是长久的大益。

    作为管理者,要营造的学习氛围,就是努力推动团队成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意识到未来的危机,反人性地克制休闲的欲望,消费的冲动,工作之中提高认知,工作之余加强学习。2019年,交复科研的劳动合同中加入了“员工学习协议”的内容,要求团队成员通过读书,分享,培训等方式,实现对“脑”力和“心”力的补给。虽然属于外部强制措施,有很大部分的团队成员吐槽和反对,但是并不能动摇我“逆向选择”的立场。想要提升自己的人,最终留下来;想要混日子的人,最终出局。公司不是家,管理者也不是爸妈,我想要营造的就是一种高强压之下的人才选择策略,最终确保人才的高标准,做事的高要求,业务的高水平。当团队成员离开公司,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高层次的认知,高水平的能力。

    OKR工作法,作为一种工具,本身不会自发产生效果。想要OKR在团队内部顺利实施,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积极主动的人,自我要求的人,是实施OKR的核心中的核心。事不会可以学,人不对玩不转。营造学习环境,打造适应变革的团队,是OKR得以实施的基石。与此同时,OKR的实施,还需要与OKR的绝对聚焦属性非常贴近的一系列工具,包括:动态股权激励体系,项目管理与邮件系统,公开透明的财务系统等。

    OKR与KPI能否共存?

    KPI全称是,Key Performance Index,关键绩效指标。所有的公司,所有的部门,所有的岗位,都有自己的KPI指标,比如销售业绩指标,项目完成指标,人事招聘指标等。几乎所有的机构,所有的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或多个KPI指标。对于职场人,KPI就是恶魔,压迫着每一个人。OKR就能将我们从KPI的压迫中解救出来吗?有些观点认为,实施OKR就必须放弃KPI,因为OKR可以激发团队的潜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而KPI会让团队成员隐藏自己的潜能,向上司隐藏个人实力,以免背负更高的KPI指标,两者相互矛盾,不可并存。也有观点认为,单纯使用OKR没有办法核算奖励与惩罚,因此用OKR进行沟通,用KPI进行考核,是很有必要的。我当前的观点倾向于后者,OKR与KPI可以共存,而且必须共存。有些岗位侧重使用KPI,比如销售岗位;有些岗位侧重使用OKR,比如设计岗位。随着实践的验证,我相信我的观点还会变化。改变,在我看来,终究是一件比不变要好的事情。

    如果一个职场人,工作没有压力,估计也很难形成动力。把OKR工作法,主要作为一种推动团队沟通的方式,推动目标的达成。KPI把指标分配给团队成员,怎么去完成这些指标,完成这些指标需要什么资源,每个阶段达成多少百分比,可以用OKR作为辅助工具。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什么成就是可以轻轻松松地达成的。作为职场人,无时无刻不给自己创造困难,无时无刻不给自己增加挑战,才能在曲折中前行,才能取得进步。否则,你又何必进入职场,在家颐养天年岂不更好?

    OKR与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

    OKR的合理创建,必须基于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它是将使命,愿景和战略转化为行动,进而逐步实现。因此,OKR工作法,能够帮助企业明确自己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现实中可笑的是,很多人都把使命,愿景和战略,当作大话和空话,认为不过是管理层给员工灌鸡汤的话术而已,就是一通梦话,根本不会实现。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必反驳,接受人与人的差异,不然如何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从逻辑的角度看,企业必须先有使命,愿景和战略,才能有围绕这些宏伟蓝图的短期目标和关键行动,即OKR。何谓使命?一家企业存在的意义,尤其是社会意义,就是使命。何谓愿景?一家企业立足于什么行业,想要发展为什么样的状态,即为愿景。何谓战略?战略就是实现使命和愿景的行动规划,分为长期战略,中期战略和短期战略。使命,愿景和战略是保证一家企业在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迷失方向的罗盘,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这些,也许它也正在经历迷失。基于以上理解,我也总结出交复科研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具体如下:

    使命:推动中国医学科研真实进步

    愿景:成为国内顶尖的医学科研服务机构

    战略:打造业内最高标准的交复云课堂培训体系,构建产学研联动的高校实验室项目管理平台,建立中国医学科研成果分析数据库

    所有的工作,必须围绕清晰的使命,愿景和战略而展开。在执行过程中,采用OKR工作法进行沟通与协同作战,加速目标的实现。

    OKR的对齐一致

    OKR的实施与制定,需要公司层面,部门层面,个人层面的对齐一致,如果发力方向不一致,就会出现内耗,反而不利于目标的达成。OKR的对齐一致,就像一个传声筒游戏一样,公司层面的OKR是信息源头,然后逐层往下传递,先传递给部门,再传递给员工。如果传递过程出现错误,就会出现最后执行过程的变形,目标的南辕北辙。所以,OKR首先应当是一项沟通工具,帮助公司,部门,个人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与使命,愿景与战略对齐,部门目标必须与公司目标对齐,个人目标必须与部门目标及公司目标对齐。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OKR的日常管理,包括:每日汇报,每周例会,每月辅导,季度中期审视,季度末评估与调整,半年度评估,年度总结与规划。由于OKR工作法本身就为我们准备好了各种需要沟通的问题,所以这些大大小小的沟通变得有的放矢,而不是沦为无效的沟通。这些问题包括:已经完成的工作有哪些,这些工作存在哪些问题,能否帮助目标的达成,目前的达成情况如何,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哪些,预计什么时间可以达成这些目标……。管理者的天职,不正是通过沟通推动团队成员更好地完成工作吗?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与团队沟通,为何不尽快拥抱OKR?当然,OKR作为一个推动沟通与目标达成的工具,还需要其他工具,对人这个最为核心的因素进行激励与考核。人是复杂的,世界也是复杂的,单一的工具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多项工具的最优组合才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怎么找到这些武器?有没有什么比较轻松的方法?答案是:学习。如果你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便是轻松的;如果你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成功也许本就不该属于你。

    评价本书

    读一本书,绝不仅仅停留在书本身的内容,更应该思考它的外延与拓展。始终带着问题去读书,才能获取书中精华,为我所用,否则,读再多的书,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益处也不大,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OKR工作法,与其说是一项工具,不如说是一个理念:绝对聚焦,少即是多。事不用做太多,做好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就。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否则就沦为庸人;企业不能没有方向,否则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OKR既是工作之道,也是人生真谛

    读后感

    任何工具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其优点,也会有其缺陷,KPI是如此,OKR也是如此。人生是一场平衡利弊的旅程,企业发展也是一场动态平衡的旅程。利用其他工具回避其缺陷,主动积极地放大其缺陷,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没有唯一解,只有适合自己的解;没有静态解,只有动态变化的解。如果世界都静止不变了,那会变得多么无趣。拥抱改变,迎接挑战,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刘圆利

    上海

    2018年12月2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11同学每周读书:OKR工作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bn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