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可以含蓄地、间接地向他人提供信息,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是语言,但是当语言表达受到限制时,也可以通过服饰来传递信息,利用服饰向他人做出暗示。接受者根据当时的情境能做出正确的理解。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正式场合经常穿三件一套的西服,但是在1961年的一次电视讲话中他却换上了军装。原来是有人企图发动政变。关于政变的内幕,有些是不宜在公开场合披露的,这时总统受到了语言工具的限制,于是他利用军装暗示出形势的重要,广大观众不用听讲话内容就能理解他的用意,他用肩章和饰带向人民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和决心。同话语本身相比,这身军装的含义更丰富,方式更巧妙,效果更强烈,作用更明显。
国家元首有时穿西装,有时穿军服,有时又着便装,这并不是偶然的事,他们是在利用服装传达意图。如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有时穿长袍,有时穿西服。国民都能从中领会到他的意图,穿长袍时暗示他是宗教信徒们的领袖,穿西服时暗示他是一位当代的国家元首。
新闻发言人就相当注意自己的服饰。因为他们深知,当他们出现在记者面前时,首先透露信息的是他们的穿着打扮。例如,美国前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在回忆录中写到:
那天,我在新闻记者们面前露了三次面,从我每次的衣着情况就能看出,事态的发展日趋严重。第一次,我穿的是工装裤和一件西式衬衣。第二次,我换了件蓝色运动上衣和一件细条纹衬衫,但依旧着工装裤。第三次,我换了身笔挺的西装。
《围城》中还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那天是旧历四月十五,暮春早夏的月亮原是情人的月亮,不比秋冬是诗人的月色,何况月亮团圆,鸿渐恨不能去看唐小姐。苏小姐的母亲和嫂子上电影院去了,佣人们都出去逛了,只剩她跟看门的在家。她见了鸿渐,说本来自己也打算看电影去的,叫鸿渐坐一会,她上去加件衣服,两人同到园里去看月。她一下来,鸿渐先闻着刚才没闻到的香味,发现她不但换了衣服,并且脸上唇上都加了修饰。苏小姐领他到六角小亭子里,两人靠栏杆坐了。他忽然省悟这情势太危险,今天不该自投罗网,后悔无及。
苏文纨追求方鸿渐,却不知道方鸿渐已经爱上了自己的表妹唐晓芙。在月圆的晚上,她有意邀请方鸿渐到她家,还特别梳妆打扮了一番,向方鸿渐暗示爱慕之情。方鸿渐察觉之后,又不好抽身离去,让苏文纨下不了台,所以“后悔无及”不应该来!
服饰具有直观性,它所包含的信息能够同时刺激接受者的视觉器官。不像讲话,说者要一句一句地说,听者要一句一句地听。因此,从传播的速度来看,服饰语比口头语言要快得多,暗示作用的产生比口语也来得快。
总之,着装的暗示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学会运用它。作为表达者要善于利用它,作为接受者更要能及时正确地判断它。
—摘自《心理学与读心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