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 扁鹊
著《难经》(第四声),此扁鹊和历史上《扁鹊见蔡桓公》中的扁鹊似乎不是同一个人,只是用了同一个名号。
《难经》可以看作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补《黄帝内经》之不足。
2. 张仲景
东汉末期,著《伤寒杂病论》。
后世把《伤寒杂病论》整理成了两部分,分别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主要讲寒邪引起的外感病,《金匮要略》着重讲的是内伤,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内科疾病。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辩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
除了著有《伤寒杂病论》,方剂也是在张仲景手上发扬光大的。
因为医学成就高,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3. 华佗
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4.《神农本草经》
作者不详,“神农”是托名,这本书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魏晋之际,王叔和著《脉经》,这是第一本脉学专著。
脉诊为四诊之一,中医有“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之说,可见脉诊地位并不靠前,但是因为其诊法独特而成为中医学代表。
要把指下的感觉表达出来有些难,而且每个人的指头灵敏度也不一样,所以脉诊虽好,却不易掌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