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
南朝宋·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①,露中能作实②。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③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④无霜质⑤。
注释:
①作花:开花。
②作实:结实。
③尔:指杂树。
④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华,古同“花”。
⑤霜质:原来指梅花抵御寒冷的能力,借指抵抗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
古来咏梅之诗实多,如鲍明远(鲍照字明远)《梅花落》者却鲜少。
诗为杂言诗,虽沿用了乐府旧格,却别出新意,语句错落,构思巧妙,言语流丽绚美,情思飒飒,自见章法。
诗一二两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点明了喜梅、赞梅的态度。“中庭”之中,树木繁茂纷杂,以“杂树”居多,但诗人却不爱杂树,偏要为梅“咨嗟”,态度鲜明,毫无迟疑,可见对梅喜爱之深。
直言喜爱之情后,诗人笔锋一宕,用拟人的手法,问答的方式,另辟蹊径,以“问君何独然”承上启下,对喜梅花、厌杂树的原因作了深入具体的阐述。“念其”两句,状的是梅,以“霜中作花”“露中作实”,凌寒且耐寒,极赞梅之品性高洁;“摇荡”三句,状的是杂树,杂树虽繁茂,但必倚赖春风、谄媚春日,喜依傍、不独立,纵使有一二树木能在霜雪中绽放,但终归“徒有霜华”,不过转眼,便凋零随风,比之经冬皆傲雪的梅,自然逊色几多。
当然,一切托物之语,不外人言,“杂树”也好,“梅花”也罢,其实都不过是比兴之表象。诗中之“杂树”不独指树,也指碌碌无为、无节怯懦的士大夫;“梅”也不独指梅,而是许多品性高洁、不流于俗的贤人隐士的指代,喜梅即喜人。全诗态度鲜明,情感沛然,一褒一贬,相对相照,既有托讽之意,又抒宕拓之情,且情感鲜明强烈,令人震撼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