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凯里学院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作者: 人文学院21历本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08:00 被阅读0次

    班级:21历本 姓名:龙月芳 学号:2021410028 电话:18408551353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先生在各大学任教期间关于明朝末年至中华民国初年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史演讲的讲义。后来被整理成书。这本书介绍了清代学术理路与乾嘉汉学的具体成就,详细论述了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清初各学派的建设和主要学者及其成就、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总成绩等问题。  首先,第一部分,反动与先驱。近300年指的是:晚明二十多年——民国十多年(1623—1923)。这一讲是对这个时代学术特征的综述,首先是三百年前的学术综述,在六朝隋唐物质文化极大发展得前提下,以及隋唐以来印度佛教各派教理的输入,是的儒家的道学和佛教的禅宗,成为宋元明清思想界的全部代表。梁先生认为:近三百年的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王阳明王学的兴盛后又极衰,后世形成了王学继承者与反王学者之战,在此基础上,侧重客观的学术方法应运而生。明朝煞尾二三十年间学术界所发生的新现象:第一,王学自身的反动。第二,自然界探索的反动。第三明末有一场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笔特书者,曰:欧洲历算学之输入。第四,藏书及刻书的风气渐盛。第五,还有一件很可注意的现象:这种反动,不独儒学方面为然,即佛教徒方面也甚明显。①以上所举的五点为“楔子”。  第二部分,清代学术的变迁与思想政治影响。这个部分由三个小部分构成,回答了三个问题。②首先,学术思潮的变迁的动力问题,一方面,由于其学术思潮有自身成熟的发展过程,要依次经历启蒙,全盛,蜕变,衰落四个阶段。另一方面,环境的变迁也对其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为什么同为使用学问,科学在这一时期衰落,而考证学一路发展。这是因为清朝有八股制度,这种制度是科学不兴起的一个原因,另外耶稣会内部的分裂使得传教事业遭到禁锢,是中国学术界失去接近欧洲的机会,使得科学得不到发展。然而,咸丰同治年间,清朝遭到最大厄运,洪杨起义的打击等等原因。使得考证学成为清朝学术的正统。  第三部分,阳明学派的余波。这一部分是对阳明学派继承者的介绍,阳明后人对杨明学惊醒了修正,使得其继续得以发展。并且介绍了梁启超对三位学者的敬佩之心。反动趋势内容:1.王学自身,趋于实践主义。2.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探索。3.经世致用之学4.藏书别书风气盛行。  第四部分,清代经学之建设。清儒的经学和汉儒宋儒的根本都不同,清儒的经学其实是理学,梁先生将顾炎武先生推至清学的开山之祖,也是对他极为推崇的,称为亭林学术。婷婷学术之最大特点。在反对内向内的主观的学问。而提倡向外的客观的学问。③亭林在清学界之特别位置。一在开学风,排斥里气性命之玄谈,专从客观方面研察事务条理。二曰开治学方法,如勤搜资料综合研究;如参验耳目闻见以求实证;如力戒雷同剿说。三曰开学术门类,如参政经训史迹;如讲求音韵……顾炎武是清代经学之建设者。因为他高标经学激励学这句话。成为清代经学家信仰之中心。后世的王船山同样也有非凡的成就,他认“生理体”为实有。认宇宙本体和生理体合一。这个实体即人人能思虑之心。这种实体论建设在知识论的基础之上。其所以能成立者,因为有超出见闻习气的“真知”在。见闻的“知”也可以补助“真知”与之骈进。  我想对待学术研究,能够摆脱门户之见的绊羁,敢于推翻自己的论证,重新正确而冷静地审视自己所亲历的学术史,这样的客观而冷静,才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所必须的品质。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当代学者们反思与借鉴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就我们的学术史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ek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