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孔子门下最重要的弟子之一了。今天我要给大家聊聊,之路在政治方面有什么施政之道。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准备先干什么呢?”孔子说:“一定要名实相副。”子路说:“有必要吗?您做的不在点上啊,为什么非要名副其实呢?”孔子说:“仲由你太轻率了。理性的人对于他不懂的事情,会持保留态度。如果对于事物的定义不准确,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就会产生歧义;如果理解有了歧义,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如果是因为定义不准确产生的执行偏差,就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如果不能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赏罚就不起作用;如果赏罚不能发挥作用,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理性的人只要定义一件事情,一定不会有歧义,没有歧义就一定能实行。理性的人对于他要表达的观点,一点都马虎不得。”
从上面可以看到子路只是在乎实不实用。而孔子在乎有没有正名。孔子需要保护人道在文中,孔子说走路的眼,也就是子路没有三思没有想周到,要有一个明确的理由正名再去行动。
公山不狃以费判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孔子不是为了季氏去办事,但是他并不是为了气势的利弊,而是全天下人去完成周礼保护全天下人的平安。可能最后孔子也思考了之路和他弟子的感受没有去。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假若做了什么不对的事,让上天厌弃我吧!让上天厌弃我吧!”
从上面可以看出指路是特别不情愿,让孔子去见南子,因为南子这个人是一个臭名很多的女人,他怕男子玷污孔子,但是孔子为何又发了毒誓呢,是因为因材施教,只对子路发毒誓,因为他知道对子路发毒誓才管用,如果这件事是对颜回,颜回也不可能问这种问题,因为颜回是孔子的知己,他知道孔子会怎样做。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季氏的家臣,有一次季孙问孔子说,子路能不能当大臣,孔子说可以当具臣。
聚成在古代是比大成的车程,也就是干具体的事情,儿子路也就特别擅长做聚成,他做不了全面的理解仁 道,但是他可以把具体的事情做到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