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竹林的故事》

作者: 尹口快乐心yao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23:46 被阅读5次

    文/快乐心

    喜欢一本书,犹如等待一个朝思暮想的人,在等待中思念。第一次读废名的书,我爱不释手。源自于喜欢汪曾祺,喜欢沈从文,他们的文字都受废名的写作风深深影响,我也是在汪老的书里通过介绍和引荐,有缘与《竹林的故事》相遇。

    这篇短小说我今天在一天中反复读了三遍,每一次读完,忍俊不禁,还想再读一遍。是什么如此吸引我呢!首先是标题,没读之前,我就想到"竹"的品性:坚韧、恬淡、与世无争、守节、富于生机。这是一家住在小河边,一条坝,一簇竹林,一重茅屋,环屋的菜地,一个温和的汉子,守着妻儿,温馨简单地过日子。

    读《竹林的故事》

    这家人有个爱笑的"三姑娘",因为姐姐都不在了,排行老三,所以父母喊为三姑娘。三姑娘八岁前就像许多小孩子一样享受父母之爱,徜徉在父爱的呵护中,自由洒脱。和父亲一起在潺潺流水中摇网捞鱼,把蹲在旁边的父亲忘掉,把身边敢来催父买盐的母亲也忘了,嘴里低声欢歌,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捞起"一网大鱼"!

    母子勤敏,家事兴旺,正如这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子里的菜,都一天天的绿得可爱。可随着父亲的意外亡故,只略带一笔地说:"三姑娘才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

    读《竹林的故事》

    并非这母女绝情寒凉,竟然忘了思念至亲,而是日子在三姑娘的过于懂事中,在忙碌的操持中,把那份悲伤暗暗深埋。三姑娘拒绝嫂子们的邀请,去看"赛龙灯","有什么可看的,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本该尽情耍乐的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变得如此安静,让母亲不安起来。"阿三,我就是死了也不怕猫跳,你老这样守着我……"这些地方语言虽不懂什么意思,但只言片语透出母女相依为命的怜惜。

    三姑娘越发出脱得水灵灵,十二三岁的孩子挑着担子卖菜,她的菜卖得最快,不光是菜好,而是买菜的人都喜欢呆呆地看她。她学会了与别人耍嘴皮逗趣,也毫不在意跟人斤斤计较,连买代送。

    这生于山水竹林间,本是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这家人没有被生活困苦所捆缚,活得生机勃勃。小说没有写母亲何时离世,没有写三姑娘如何长大嫁人。只是在简短的勾画中留白,留下意味。"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这自然是三姑娘已然成了少妇,或许是在娘家刚刚祭拜完,赶着回婆家,喊她的人或许是堂嫂嫂。留不住她匆忙的脚步。

    正因为小说很短,许多的地方,都需要反复去琢磨回味,才渐渐品出那份意味悠长的风土人情所隐射的人性悲苦喜乐。三姑娘的一生总之匆匆忙忙中奔波,最慢的时光是与父亲一起嬉乐的时光。而漫长的时光里,过多的劳作,为母亲的分忧,舍弃了一个女孩如花绽放的羞涩和天性。她那般坚强,那般隐忍,如挺拔的竹子从不对生活屈服。读了心生怜爱,又阵阵叹服。

    喜欢废名的文字,那种远离世俗纷争,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在纯净的乡土,一个个朴实的灵魂,真实的活着,毫无矫揉造作。

    读《竹林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竹林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gy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