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商学院教授经营不好一家街边的咖啡店。
成功不可复制,成事可以修行。
管理学是人学,不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类,做不好管理;不读书,无法充分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类。
阳光之下,力战者未必能胜,快跑者未必能先达。
一味逐鹿中原,未必能得中原。
自恋不意味着他觉得自己有多好,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媒介去了解这个世界,除了自己之外,你别无他途。
一个好作家往往是敏感的。现实以及他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接受到的信息,落到自己的心灵里,会产生比普通人更大的涟漪,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和欢乐,光明和黑暗。
作家虽然有辛苦的地方,过度敏感、过度焦虑,很多事情不能忘记,但作家也有自己幸福的地方,通过写作好像又活了一遍,过去的岁月透着时间的迷雾慢慢的、一点点的清晰起来,感觉像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过去。
了解那段历史最好的途径,是看关于那段历史最好的小说。如果没有,散文、杂文、诗歌也可以,最好是生活在当时的人写的,能真切的表达的。
老艺术家、当红的艺术家周围会盘踞一些莫名其妙的油腻的人,总是在夸他、捧他,以及带着他走不一定该走或想走的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哥德巴赫猜想:给欧拉的信: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3个质数之和。
性作为人的原始大欲,涉及复杂的人性。复杂人性应该包括一部分神性,一部分人性和一部分动物性。
病、酒、药都是作家、艺术家的好朋友。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被宣布无淫秽内容是人类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性是有力量的,没有性,没你,没我,没他。
只把自己放诸山林间,把孤独看作自己生命中最后也是唯一的自由。
袁枚的《随园食单》是讲享乐的书。
对于大平台、大的做事机会,充满了眷恋。有安全感、使命感,有时候不用动脑子,被前后左右、上上下下裹挟着就可以往前跑。那种日子对于脑子来说是简单的,幸福的,是容易满足的。退出大平台、退出主流,其实对人的内心和能力要求很高。

佛家讲八苦,其中一苦就是怨憎会。指与人相处的苦恼当与无比,讨厌的人处在同一屋檐下,就会心生烦恼怨恨。烦的久了,便是苦难了。
底层文艺青年有美好的生活,理想比天还大,世界比梦还远,总能一步步朝向理想,总能一步步跟着梦想去看看世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波兰来客》
凤头猪肚豹尾
大众看一个事物,有大众判断的标准,你如果不想让大众这么判断,要么遵从大众的心理预期,要么你就遵从大众的判断去做大众认为你该做的事儿。
半部《论语》安天下,一部《论语》安你心。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每天花5到10分钟,想想明天、这周、下周要做的事,然后稍作准备。
曾国藩:养亲以得欢心为本。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事已经成了,就不要再说了。
遂事不谏:已经开始做的,开始推进的事,不要提反对意见,提就要在做事之前提。
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不要太过内疚,也不必追究的太厉害。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文正的意思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曾文正公。
一个人做不了的生意,他就不做了,带团队、做事情,起点其实是一个人自己能把事情做成。
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
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泛招人,谨慎使用,辛勤教导,严格管理。
治事不外四端: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经分就是一定要分析到最细节,最扎实,最落地的地方。纶合是通盘斟酌。详思约守就是规划周全,执行坚决。
曾国藩: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荣获1953年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如果长期做事、训练、修行,虽然力气、精力不如以前,但是他会有其他随着岁月而增长的东西。比如见识、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比如对成事作为一种修行的理解和掌握,比如一种战略笃定。所以年轻有年轻的优点、优势,老年有做事方面的优点、优势。
饱学而不炫弄。
在宇宙理性的指引下,克服感官诱惑,你才能够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这个风有可能是别人的意见、外界的风潮,也有可能是你内心翻滚的欲望。
富人们意识到,如果想要社会和谐,即使是为了自己好,也要给穷人足够的保障福利以及上升通道。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涅盘寂静。涅盘寂静就是宇宙终极没有意义,人生到终极可能也没有意义。
万历皇帝在之后的30余年,几乎没有出过紫禁城。唯一的例外,是去看了看自己的陵墓什么样。 消极罢工不上早朝
张居正想从数字化管理的源头去改变,也就是明确税基以及统一税种。张居正最著名的改革方案,是"一条鞭法",它实际上说的就是把各种苛捐杂税都转化成银子,按照土地的亩数去分派,由中央统定统收、统筹统发。简简单单地可以这么说。
但是做到了吗?他在局部、在一小段时间里做到了。但是从整体上看,他连第一步都没有完成﹣﹣数字化土地:准确地丈量税基,丈量土地。全国各处到底有多少能够当成收税基础的土地,他都没有搞清楚。这件事遭到了文官集团从上到下的强力反击和抵抗。
曾国藩: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贪者成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
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再把自己管好,把简单的道理变成重复产生效果的执行动作,不停加强,直到事成。
不碰自己碰不动的体制机制,找到局部能听自己的一组老实人,给这组老实人足够的训练和指导,带着他们去成事、成大事、持续成大事。
作家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所有的人物只是我的棋子,我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另一个极端就是情绪化,就是写我自己,什么都是我自己。
人总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很少知道一个现实,其实别人真的不看你。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现代商业挖空心思所做的就是激起你的欲望,然后用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以此挣钱。

写身边的真实社会事件是写作捷径。
伟大的文学都是矛盾的,如果只有真善美的一面,那就是类型片了。正因为有矛盾、张力,才有难受、拧巴,才有人们长期阅读的兴趣和必要。这也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不一样的地方。严肃文学不负责让各个人舒服,只负责提出问题,揭开血淋淋的真实,让各位看到人性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沈从文46岁时受到郭沫若等Z派文人的批判。1948年12月31日,他找到了年末这天宣布封笔,终止文学创作,转入历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服饰。
生活在边缘,表达在当下,理解在高处。
如何对待内心的黑暗?我觉得有两点可以做:第一点,不要全面否认暗黑力量创造性的一面,有些腐朽的、充满矛盾的、僵化的事物,不用暗黑之力,怎么打破它们?暗黑力量也有它的积极意义。第二点,个人要追求一种平衡,找到适合自己的比例。比如光明、希望、愉悦、小确幸占内心的80%,暗黑力量、破坏力量占20%。
如果你没意识到暗黑力量,恭喜你,你是幸福的。但是,当你体会到人世间有暗黑力量,在别人身上看到暗黑力量时,不要大惊小怪,它是存在的,在平衡着世间的其他一些力量。
文章不等人,去写可能就写出来了,不写,人和肚里的文章可能就一起去另外的世界了。最好不要这样。如果你有特别想表达的,年龄又在30岁上下,努力狂写两个星期、两个月,差不多就能写出一二十万字的长篇了。
生活不存在宽窄,如果你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哪怕在一间屋子里 你都可能生活得丰富;如果你不会观察,就算你一天飞三个地方,一年换十份工作,你依旧是苍白的、没有养料的,是写不出东西来的。所以,生活面的宽窄跟作家有没有宽阔的视野,能不能表达在当下、理解在高处,完完全全是两回事。
《严华经》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享受生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日用之美。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宋代:文修之巅峰,武备之谷底。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在宋代初年建立了文官管理机制。
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常强调“内庄外儒”,即用儒家的东西去处理俗事,用道家的东西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庄子》就一个道理,你手上放不下的东西一点也不重要。
《庄子》的思想,就是简单三个字,逍遥游。人来到世间好好看一看,活一活,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精神病医生发现男性精神病患者都是想做大事,女性精神病患者都是想得到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是大家不在一个层面,点到为止就好了,你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你,彼此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
静处体悟,事上磨练。
王阳明: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诸恶勿作,诸善奉行。
禅宗的特点是:简素、思考、自力。
禅宗强调自力,强调内心有一个强大的核,没有比自己这颗心更好的去修禅、修F的途径了。你的心蕴藏了足够的无上智慧,你之所以没看到,不是你心的问题,是你蒙上了眼睛。
应无住所而生其心。意思是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所有好东西就都去追求,追求到的就死守,住在这种纠缠和欲望之中。另一个极端是绝对的空无,你陷在人生无意义,所谓的涅磐之中。什么都是没意思、没劲、没趣、没用、空。
有些人滥用“科学的”语言,不是意在启发读者,而是要读者对他们肃然起敬。难道不正是他们高高在上、坐在云端向我们“垂教”吗?
渴望独出心裁也许不是艺术家的最高贵或最本质的要素,但是完全没有这种要求的艺术家却是绝无仅有。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天地皆残,万物必失。
人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了明确的饮用葡萄酒的证据,距今8000年。
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神奇的发现,就是用法国橡木桶来储存葡萄酒,对其口味有决定作用。
茶盏制艺的高峰当数建窑茶盏﹣﹣建盏。最被宋代皇帝贵族推崇的是兔毫盏,之后被日本形成了另外一套体系﹣﹣兔毫之上有油滴,油滴之上有曜变。被日本认可的曜变只有三只,中国没有一只完整的。静嘉堂一只,藤田美术馆一只,龙光寺一只。在中国,有半个曜变,是由二十多个残片组成的。
《世说新语》涉及儒家,道家,释家。一共是1100多条段子,形成了200多个成语。可以说,《世说新语》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延伸了汉语。
理治君子,法治小人,鞭子赶驴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苏东坡: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如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杜甫的诗又称得上“文心雕龙”,“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的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的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