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正式进入练习阶段,两两对练。
一个具体的场景,扮演两个角色,然后从中思考如何回应?旁观的老师通过记录,观看他们的表现,从中总结哪些地方说的好,哪些地方表达的不到位,然后有什么感想。
我很幸运的分到第二组,等到第一组训练完成后,我们就开始找了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家跟妈妈说的这样一个场景。
刚开始我扮演的是儿子的角色,就尽量的解释、讨好、寻找原因,希望获得对方的原谅。
但是,对方一个劲的指责,一个劲儿的施加压力,说就应该好好学习。
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对。因为要照顾哥哥和妹妹生活起居,所以连工作都没有了,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她。
我当时听了有些烦躁,可能是带入了儿子这种角色,就一个劲儿的想道歉讨好,希望获得对方原谅。
当互换以后,我还是没能从儿子的角色中走出来,就试着去理解。
当时自己所以说话就比较温柔,顺着带他去吃烧烤的话题,惹起大家哄堂大笑。
其实这也是很好的锻炼发言机会,我感觉自己心中还是没底,当时沉浸其中。
人家说我很温柔,那是因为一直就扮演着讨好示弱的角色,希望获得他人认同,我的这一特性,贯穿着我做事的方方面面。
有的时候,话说不清楚,老师能够总结到我理清楚。要说到点儿上,还是锻炼的机会太少。
从话语中看来是内心匮乏,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胆小如鼠,战战兢兢,说话细声细语,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怕什么,可能养成了习惯。
总是将自己的短处公之于众,好像祥林嫂一般一遍又一遍的诉说着自己能力的不足,试图让别人相信自己就不明白了。让别人相信自己没有能力到底能获得什么好处?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时真的不那么懂自己,明明是想让别人对我有好感,却总是找各种借口在各个公开场合表达自己语言不行。
什么都做不好,原本能做好的事情,在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制暗示的作用下,自己真的就做不好了。
比如,就是普通的坐在这里说话,即便是对面的人没什么交集,依然会放低姿态,温柔以待。
希望别人能够接纳我,其实对方接不接纳我又有什么关系?别人的世界只有别人自己,我又何必要将自己强融到对方的生活中。
老师说,要在公开场合不要贬低自己,要将对自己负面的评价替换为正面的反馈。其实我本富足。
为什么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认识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有些行为不正确,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放低姿态,更没有必要低声下气,这种劣性根,一定要改正。
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没有关系,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就去改正。在公开场合表达,多少有些胆怯。
那么,我就多到公开场合表达,不放过任何一次展现的机会。最差不过还是唯唯诺诺,如果不去改变的话,会一直低声下气的表达。
带着觉知觉察去生活,能够改变这一弱项,在以后会过上更顺心畅快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