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代兄出征的几个月里六安渐渐有了笑容,小夫妻俩有说有笑,一反之前的沉默寡言。不仅如此,原本琴艺不精的德昌居然也学会抚琴了,与六安琴瑟和鸣,恩恩爱爱的。卫国公夫妇十分欣慰,想着六安大概是想通了。德盛在外保家卫国,光耀门楣,德昌在家侍奉终老,为卫家传宗接代也是很好的安排。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5315/5c3a2c6601cd1006.jpg)
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德盛代兄出征一去几月音信全无。半年后边境告急,战报说德盛中了敌宼的埋伏凶多吉少。德昌在家再也坐不住了,兄弟在外受苦,自己怎么咽得下珍馐佳肴。他不顾六安的反对,决定奔赴边关营救自己的兄弟。这日,六安请了公婆过来一家人一起用完晚餐。德昌当着父母的面摘下绑在头上几个月的绷带,一颗红色的朱砂痣赫然在目。二老惊呆了,原以为德昌一直包着头巾是因为伤口还没痊愈,可现在一看,那分明是德盛就坐在面前。卫国公甩手就是一巴掌吼到:“逆子,好大的胆子,竟敢欺君瞒上,你是欺我如今老眼昏花了吗?”
德盛捂着半边脸哭着求父亲原谅,原来这一切都是德昌的主意。为了成全弟弟和六安,他想出了这个偷梁换柱之计。他在自己的眉心点了个朱砂,扮成了弟弟的模样,再让弟弟蒙上头巾装成自己受了重伤。兄弟俩本来除了那颗朱砂痣外生得一模一样,于是瞒天过海,在父母眼皮底下暗度陈仓,二老竟丝毫未觉。
如今哥哥身困敌营,生死难料,作弟弟的又岂能袖手旁观。德盛决定今日告知父母真相后,就要去边关营救兄长,也希望自己能将功折罪。母亲听说小儿子也要上战场,号啕大哭着说:“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拆穿得好,瞒下去一辈子才好。”德盛顾不得母亲和六安的的悲伤,委托六安替自己好好照顾父母,然后他紧紧拥抱了六安,跨上战马毫不犹豫地去了。
德盛出征十个月后,六安产下一个男孩,长得跟他父亲一模一样。两年后,大军凯旋,德盛战死,回来的是胡子拉碴的德昌。据说当时德昌被困了几天几夜,即将弹尽粮绝之时,德盛带着一千人马偷袭敌军幕府,调虎离山,德昌与几个军士得以逃出,然而德盛因为与德昌长相一样,被敌军当做汉军统领被乱箭射于马上。后众将士有感于德盛大义,决心为他报仇,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终于将匈奴驱除,大军得以凯旋。
六安死死地盯着德昌的眉心好一阵子,眼神逐渐暗淡下去,她默默地走进后花园的亭子里,坐在那床“枯木龙吟”前,抚了一曲德盛最爱的《高山流水》。一曲终了,只听得一声裂帛般的嘶鸣。正在前厅与父母叙谈的德昌跑进去一看,“枯木龙吟”的弦从中间齐齐断了,六安满头鲜血地躺在假山旁已经殁了。德昌撕心裂肺地抱着六安哭喊:“六安啊!德昌愧对你啊!没能保护好弟弟。也罢,从今往后,你和阿盛就能长相厮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