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散文成长励志
不鸡汤,蛮丧|普通又特别的日子,但终究是不足道的。

不鸡汤,蛮丧|普通又特别的日子,但终究是不足道的。

作者: 容容叨叨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21:03 被阅读65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距离2019年,只剩下 10 天。

    每逢这时候。梳理盘点,又是一年。

    2018年12月21日 周五 

    对于290万人来说,这是考研前的最后一天,而对于70亿里的其他人来说,这一天照常罢了。

    290万比上70亿,只有0.04%,连1%都不到,说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可数量比来看,真是微不足道,也许对考生来说这真的很重要,但私以为这不是我们所有的全部。

    毕竟我们的生活里不是只剩下考研一件事,没必要搞得好像世界末日一样,这不过是短暂漫长生命里最平常的一件事儿,因为这不表示你真的开始得到了什么,也许,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一如当年的高考一样,真的是高中的时候想象得那么美好了吗?别人画个饼,就相信,不是单纯,是真的无知。

    以上只是针对那些把考研这件事搞得好像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的人,说到底不过是一次选择,天天撒鸡汤,天天把自己搞得很焦灼,连自我思考能力都丧失,别人说怎么复习就照办,没有一点自主,请问大学四年你是废掉了吗?

    当你了解一个群体,并且真正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才终于明白他们的意义,也终于明白围绕在这个群体四周的各种利益体和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你会体会到同样一份的焦灼、奔溃、难过,以及身体上所带来的不适。这份体验,终身值得回忆,不是那些个鸡汤一样的宣誓以及所谓的努力和辛苦,值得回忆的是这个过程里取舍,以自己的方式来舍弃那些关于考试的谣言,以自己的思考来制定自己复习计划,以及用自己的实践来确认自己真正需要的指导。

    我特别能理解考研同学在这段时间的整个心理感受,因为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但是和很多人是不一样的,那就是,当我终于从群体的焦灼里摆脱出来的时候,似乎平淡了很多,那种焦灼说到底毫无意义,这和压力不一样,它带不来动力,它只会衍生焦躁,然后只会让自己陷入郁闷。

    说几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朋友在备考期间居然有轻度抑郁症的倾向,一个同楼备考的妹子因为用眼过度,直接导致中间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能看书。还有就是那些借着考研的名头,推卸日常专业课任务的同学。这些让我不得不思考,一场和高考一样,并没有决定生死的考试,居然可以把人逼到这样,实在是很夸张了,也实在是像一幅荒诞剧一样。

    突然就是很想吐槽一下在抖音上经常会刷到那些陶醉在自我努力和辛苦的视频,不知道这样的意义何在?有的还会配上一段自以为很励志的话,总觉着吧,真正在准备的人哪里还有空做这些,我想,备考的人都是成年人了,听几句别人其实并不走心的视频评论,不觉得特别傻?

    当然啦,我觉得真正值得称赞的是这样一群考研人,那就是为了心中所喜欢的专业和未来想在学术世界里耐下心来做科研的人,他们才更适合这样的平台,可惜,这类人并不多,当然更可惜的是,他们也不都是擅长考研里各种考试的。

    诚然,没有绝对合理的考试项目设置,这也是没什么好辩驳的。不过,我知道,这样的人是该怀着敬意来祝福他们的,即便在明天开始的考试里他们未必是最强的,但初心不变才是最值得鼓励的,而我也相信,即便没有这个平台,他们依旧可以去完成自己一直坚持的目标,也许只是曲折劳累了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情况就是,有多少人是觉得研究生的学历可以赚更多钱有更好的工作才跨专业选择金融,而不是被金融里的博弈乐趣所吸引的?而又有多少人去选择数学、物理等等这些需要钻研终身的专业?

    这不能说绝对的代表了什么,只是想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研究生的学历会让你有好的平台,也会让你遇到厉害的人,但若不能遇强则强,不能够让自己的思维永远保持活跃,不断转换现在的思考方式。那么,很遗憾,未来的2~3年,大概率就是浪费时间在学校。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国的研究生明明不少,但是在一些除了大型工业制造方面以外,其他领域高精尖技术以及人文社科方面还很空白的原因。

    基于对考研思考后的延展,关于人文方面之前想了很久一些问题,最近总算朦朦胧胧有所顿悟。

    问题:为什么我们汉族拥有底蕴浓厚的历史文化,却没有一个在当今普及于汉族的独特标志?为什么我们总是轻易的能够接受外来的文化,似乎总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我觉得这并不是所谓的爱国与不爱的问题,这应该是源自于民族本身的问题。

    两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文化自信。

    因为中间的几次文化断层,我们现在的汉族人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东西,汉族人并没有一个独特的标志来体现。就连文字也是简化版,什么都被简化了,什么都不剩了,因为没有文化自信,所以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汉服、国学好像才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团体,但更多的也不过是止于皮毛,单纯为了商业而存在,少了内涵的东西,终究不得长远。

    这该是让人心痛的,我们不断的在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断的去称赞少数民族的工艺,可是轮到自己,那浩瀚的文明里属于汉族人的部分,在今天没有普及于这个民族。我们总在羡慕,佩服那些为数不多的匠人。

    不过,也不至于绝望,每逢说到汉文化,孔子学院,我们确实会感到骄傲啊,但是,总有很多原因,我们,显得没有文化自信。也许我们说,这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汉族擅长包罗万象,但容不是融,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要共同才能保持一个存在。

    或许,我们是该重拾优秀的传统,它包括工艺、建筑等等,甚至于上升到文化方面能够适应于当今的精华部分,无有根,则无发展。

    失去的需要重建,就像没有安全感的以色列人一样,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去重新建立文化自信,但文化的东西从来都是人类社会里最难的部分,它不是法律明文的规则,也不是经济社会里数据模型的建立。

    精神世界的建立,需要的是文字,需要的是语言,需要的是通过一个个媒介,从心理学、传播学乃至于所有学科全方面的联动起来设计之后,再落实到一个个不起眼的实践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慢慢形成一个规模的。

    这些,哪里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所幸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看到了有人在做,我们在慢慢的受到影响,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期待未来参与其中的自己,能够秉承对于“容”的实践。

    好了,很久没有更文,这篇就作为2018年的收尾。

    没有大型总结,因为2018年的我,很不酷,而对于不酷的自己,实在无话可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鸡汤,蛮丧|普通又特别的日子,但终究是不足道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o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