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界名校的学生是什么样?这本书揭秘孩子未来的因素

世界名校的学生是什么样?这本书揭秘孩子未来的因素

作者: 说书人熊二娘 | 来源:发表于2021-09-25 22:10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天,我被一个叫做“青云学子计划”刷屏了。

    这个计划的主办方招来了一些非京籍流动孩子,给他们提供了很特别的教育方式。他们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做了很多课程。孩子们去大自然辨别风口、打绳扣,去聆听中科院院士们的讲座,走上街头和陌生人说话玩“大冒险”……

    后来,这个计划困难重重,其中的很多孩子因为现实原因并没有参加到最后。但是10年后对这些参加青年学子计划的孩子进行追踪,却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确实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孩子。比如,李小溪(化名)兜兜转转经历了复读,考上了211大学。更重要的不是他们学业的成就,而是比起同龄的孩子,他们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有了孩子以后,我也常常在思考,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些年,优秀孩子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屡屡见诸报端,大学教授批评名校学子“精致的利己主义”。

    而就我自己来说,人到中年渐渐看到了经历了所谓的“职业黄金期”之后,不同的人展现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意识到,在成绩之外可能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需要我们更关注。

    直到最近读了一本《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很多问题才算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我并不认为《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写的很体系化,如果把它当做关于教育的学术专著,那你恐怕注定要失望。这本书的作者张华是一个实践者,他创办了少年商学院,对国内外不同的教育理念模式,特别是国际名校招录学子近年来的变迁有了更多的思索。

    这本书里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主要从三个维度来考虑:

    时间维度侧重是经典名著和世界名校的通识课;

    空间维度侧重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人的维度包含各行各业的专家的引入。

    但是,对于我来说很有感触的却不是这些。

    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这是一个多变的世界。我们做父母的也经常觉得无所适从。曾经非常火爆的职业,在今天逐渐的被流水作业或机器作业所取代。也许在未来,由于科学技术进一步出现,人力价值变得更加不值一提。

    这本书的作者张华在调查近年来世界名校所招录的学生中,发现:

    哈佛大学的学霸们每周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只有2.6%的学生超过50小时。与前7年相比,该数据在逐渐降低,2020年是历史最低。

    和我们中国人传统所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的名校学子并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社区活动和培养领导力的能力中去。

    结合我自己的体会,总结一下这本书所提出的“面向未来的孩子”需要具备的能力:

    自驱力

    这几年,经常看到有吐槽名校大学生上大学后,没有了高考这一“指挥棒”,沉迷游戏最终无法毕业的情况。

    人到中年,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学习的自驱力在人生中的作用。经历了“职业黄金期”这个分水岭,很多同龄人在“35岁+”后反而抓住了风口,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归根到底就在于他们找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最近,“费曼学习法”也是个热词。物理学家费曼之所以取得那么多成就,就在于他本身对于各种不同的知识的学习有着超高的热情。

    跨界的能力

    过去,我们所说的专业性人才更多的是在一个领域走到“精尖”的高度。可是,今天更强调“跨界”,在一个领域能够顺利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人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张华认为,可以把有用之人分为I man、 X man和T man。而懂得学科交叉,甚至是懂得多种学科的人才能够在未来胜出。

    这种观点让我想起在《巨人的工具》一书中看见的《呆伯特》漫画的作者斯科特。斯科特总结自己的成功,因为自己就是在两个领域中做到了前25%。他戏称自己比大多数人幽默,同时又比大多数人善于绘画,最终才获得了成功。

    爱好

    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让孩子找到自己一个或者是两个的爱好。这些爱好能成为他们的情绪出口,在未来的生活中帮他们减压。

    刚刚去世的袁隆平爷爷,在杂交水稻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我最佩服的是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就给他培养了拉小提琴的爱好。他的人生中也曾经遇到过困顿,这个爱好陪伴了他的一生,也在某些程度上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小小少年》。纪录片中就探讨了很多关于爱好和学业平衡的故事。普通人家的孩子爱上了昆虫、芭蕾,也因此获得了心流的体验,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我觉得他们的父母非常的伟大。

    我自己也有同样的体验。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写作和阅读给了我强大的支持和庇护,当我读到《哲学的慰藉》中,哲学家被诬陷陷害死之前问“你们的哲学到哪里去了?”,觉得自己的灵魂也被追问。而当时写作的爱好,能让我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获得短暂的安宁。

    术:让孩子具备这些素质的技巧

    ABCDE阅读法

    在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讲堂》中,作者不仅提出了要进行广泛阅读的呼唤,而且还给父母们提供了一些实操的方法。

    这些年,父母越来越重视阅读,但很多父母基于功利的考虑,更倾向于让孩子阅读一些写作技巧或者是教辅类图书。其实,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书,特别是看似与“学业无关”的经典之书,承载着人类的大智慧。

    而关于对相关书籍的深度阅读和拓展,特别是利用跨学科之间的项目制学习方式,让孩子以发散思维的方式从各个不同的学科搜索、整理、分析信息,往往会有更多的收获。

    比如,张华就提到,在他们组织关于硬币的学习过程中,从观察硬币上头像的故事了解历史,再到观察硬币的形状探寻原因,甚至了解硬币的由来……通过全方位的学习甚至总结和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索和思维能力。

    游戏力育儿

    游戏力也是最近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款式。我曾经看过柯恩的《游戏力》,受到了很深影响。但也觉得知易行难,用游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似乎要比惯常的“温柔而坚定”的正面管教方式来的更难一些。

    但实际上,以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孩子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其实是一种很棒的方法。我留意到“青云学子计划”最开始时,那些参与的儿童并不懂得规则,老师们也是通过故事和游戏的方式,让他们一点点的去熟悉这些规则。

    游戏的更大价值是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出口。科恩曾经提到自己女儿要练琴,有很大的压力,于是两个人把琴谱挂在墙上,做了纸团往上扔,在哈哈大笑中得到了释压。在他的游戏理论中,打闹游戏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留白

    我也曾经在育儿网站上看到很多爸爸妈妈展示孩子的学习计划,有一个切身的感觉就是孩子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人生是需要留白的。我们试图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抓住什么,总是习惯于让给孩子制定一个又一个计划,让孩子疲于奔命,却忽略了留白给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的机会。

    这本《世界是我们的讲堂》所涉及的内容很广,很多内容是以案例的方式来展示的,但却能给人很深的思考。

    是时候去仔细的看看这本书,想想我们过去的经历,再思考一下孩子的未来,也许我们的育儿方式会变得不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名校的学生是什么样?这本书揭秘孩子未来的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py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