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出活动,发现优秀的人都很擅长讲故事,而自己需要弥补,得到app 搜索故事,意外发现一本好书《故事课》许荣哲大师写的。原来讲讲故事可以真简单。
为什么讲故事,不用多说,没有人喜欢听大道理,自古以来人类非常喜欢故事。故事有说服力,有超强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三分钟故事公式法则:
所谓“故事的公式”,其实就是问自己“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他的“阻碍”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他如何“努力”?
第四个问题:“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第五个问题: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第六个问题:意外发生,情节会如何“转弯”?
第七个问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真有这么神奇?不信我们挑一部耳熟能详的小说来验证一下。
我们举“科幻小说之父”,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八十天环游世界》为例。
1.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在八十天之内环游世界一周,以双方全部财产作为赌注。就这样,霍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展开他追赶时间的旅程。
2.阻碍: 一、霍格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用各种方法阻拦。 二、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3.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乘坐大象抄捷径走进死亡丛林,乘坐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河水的断桥……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4.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花了八十天又五分钟,也就是输掉了比赛。
5.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英国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花了七十九天又五分钟。(不是八十天又五分钟吗?怎么突然变成七十九天又五分钟?)
6.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造成了各地时间不一,形成了所谓的“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所花费的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结局:主人公霍格不仅赢得最后的比赛,还因为好心肠,而抱得美人归。 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当年创作《八十天环游世界》时,肯定没学过“故事的公式”,但何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巧合?其实不是巧合,而是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