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首要是去做,勇敢行动是第一位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很多问题行为其实不是“问题”,恰恰是反映问题的“信号”,相比那些不暴露问题的,一旦暴露才是暴雷。
有个故事,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非常优秀,读了大学又主动转学国外读书,不幸的是传来自杀噩耗,作为教师的家长这才知道孩子患有抑郁症,而平时根本没有觉察。
就行为合适而言,除了要积极行动,再有余力就要有行动的多种对策,也就是坚信“凡事都有三种以上解决办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做的,但要知道还有其他方式,有机会可试一试,才会有突破。
只有一个办法是“一根筋”,有两个办法是“左右为难”,有了三个办法才会“跳出来”,因为“三生万物”,好似两个人走路走对头,问如何避开对方,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跳到一边,这就是辩证思维。
那个著名故事就是这样的,哲人遇到批评家,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狗让路”,哲人退到一侧,平静说“我恰恰相反”。这既不是一根筋怒对,也不是左右为难软弱,而是跳出来主动示弱。
当然,遇事有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就好,有对策是关键,如果感觉为难或者自己对策不合适,最好问一句“你觉得该如何处理”,不要小看这句话,这是主动示弱,需要很高心理健康水平。
上周去门诊给老人拿药,遇到人家月末内部盘点,不营业,又大老远跑去一趟,还有一大堆事情,于是自己犹豫起来,还未想到请教人家“还有什么办法”,人家主动告诉说可以去附近一家医院拿药,当然不如这里方便,明天有时间可以来这里拿。
遇事拿不准询问一句“还有什么办法”,其实就是获得其他可能办法,把自己放在弱者位置,相当于把对方放到强者地位,人有好为人师特性,就会说出来自己好的想法来。
老百姓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言不差。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此言甚是。
相信凡事都有三种以上解决办法,是试图让我们打开思路,跳出常规做法,有所收获。
举个简单生活例子。今天老爹打来电话,说家里电视没有信号了,要我过去看看,又体贴的说中午忙的话,下午下班过去也行。
电视用的有线电视信号,机顶盒会有故障,也会有缴费不及时可能,还有现在数字电视操作复杂,不是过去打开就开那种老电视,因此时间久了总会出现这个情形。
下班过去我也未必能处理问题啊,最好方式就是打电话给电视部门,毕竟“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于是查询电话,联系人家,说明情况,诉求是上门服务。
后来,搞明白需要更换新的机顶盒,一次缴足两年费用就可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关键还可以用微信直接转账,避免再跑一趟,真是方便。
行为合适是相对的,重要的要有对策,要坚信至少有三种方法以上对策,最不济示弱来一句“你觉得该如何办”,只要适合自己的就好,但记住一定有多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