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随笔4

每日随笔4

作者: 为适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22:08 被阅读0次

    1、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存在灵魂与肉体的对立,也无一个上帝去拯救个人的灵魂。

    2、缘分这个词将偶然性和必然性结合到了一起。王德峰认为在西方没有相对应的词汇。

    3、用西方哲学史中的方法分析中哲,可能会肢解中哲的原意。

    4、般若学宗旨讲“性空假有”,又要求对性空和假有不能执着于任意一边。如果只讲“性空”,否定了“假有”,那就是“顽空”和“恶趣空”,流入虚无主义。如果认为“假有”是真实的存在,那就流入了小乘有部和外道邪说。

    5、中观方法是贯通性相和空有的关键。中观即不偏向一边的观照。

    6、中国早期般若学从早期就是先天不足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译传的失真,般若经的早期传译,沿用了许多中国旧有的概念、词汇来解释经文。译者本人可能未误解,但却容易对他人造成误导。二是缺乏理解般若学的“中观”方法,龙树的“中观”学科等到鸠摩罗什之后,才被世人所知。

    7、早期般若学的传播是在与玄学合流的情况下实现的。般若学和玄学在理论层次上具有相似性。一方面,玄学从本体论的角度,展开本末、有无、体用之辨,并试图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将这些对立范畴统一起来,建立有无一致、体用不二的学说。

    8、王弼主张作为“有物之极”的“无”,必须透过“有”来呈现自己。“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

    9、人们容易将色空不二和有无一致相混淆。便造成了般若玄学化。

    玄学认为把握本体时,要忘言忘象。王弼一方面认为达意需借助言象,另一方面又主张真正的冥悟,必须超越言象。

    般若学讲“不坏假名面说诸法实相”,“第一义实无有相,无有分别,亦无言说”。

    10、“六家七宗”的出现,是由于格义方法的使用造成的。讨论的问题,确实是般若学的核心问题——空有问题。

    (一)本无宗

    竺法琛“本无异宗”,将空或无解读成一个具有万物本源意义的实体。

    “夫无者何也?壑然无形,而万物由之而生者也......四大从空生也。”

    “本无者,未有色法,先有于无,故从无出有,即无在有先,有在无后,故称本无。”

    以老子“有生于无”和王弼“万物皆由道生”来解释空。空成了派生万有的实体,在时间序列上又与万有分为两截。

    道安“本无宗”。吉藏评述他的思想“一切诸法,本性空寂”。道安是从万法(色或有)本身来说空的,也就是“色即是空”。

    又提出“有无均净”、“本末等尔”又接近中观的“观空”方法。

    但他又讲“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玄学的影响。

    (二)心无宗

    支愍度把“空”理解为“于物上不起执心”。心不执着外物便是空,万物本身还是实有的。它把空理解为了一种主观的认识状态。

    (三)识含宗

    于法开。一切法皆为心识所含。认为“今之所见群有,皆于梦中所见”,醒时惑识尽除,三界都空。此说虽然否定了一切存在的真实性,却肯定“心识”为实有、为本体,正是般若学所要破斥的。

    (四)幻化宗

    道壹,同识含宗肯定心识为本体一样。空外不空内。

    “心神犹真不空,是第一义”

    (五)缘会宗

    于道邃。此宗讲“缘会故有”、“缘散故即无”。一切法由因缘合成而存在,缘散则法亦灭。此说只讲到缘起假有的层面,而没进一步认识到假有就是性空。

    通过缘散来解释性空,又可能把假有和性空分为两橛。把“色不异空”理解为“色异于空”

    (六)即色宗

    支道林。只看到缘起性空的一面,只看到色即是空。

    “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

    中观方法解空要求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缘起性空,一是缘起假有。两者的统一,才能得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随笔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ay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