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死于公元249年。他是魏晋时期的天才,名气不高也不被人们知晓。在三国志中,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6个字。但他却一直为我国文学默默付出贡献。可叹啊!可悲啊!天妒英才,只让这样的天才只活了24个轮回。
王弼到底在文学上面有多厉害呢?初出茅庐的王弼去拜访裴徽,裴徽在当时的玄学领域声望很高,见面没谈几回,裴徽便惊奇王弼的才华,直接问了他一个当时大家都没有能回答的问题。“无”是万物之根本,为什么作为圣人的孔子对他不加以解释而老子一谈到他就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了呢?而王弼却轻松地回答道:“正因为“无”是根本,凡事皆有始无。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体察“无”,而“无”至大至广,不可诉诸语言。所以孔子说,老子的层次还低一点,他还属于“有”,所以一直说“无”,生怕说不周详”。王弼这一番话说完,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那么这样的玄学天才,政治才能是怎样的呢?王弼本来是跃跃欲试,但他的一腔热血却浇在了一片焦土之上。王弼曾被何晏举荐做黄门侍郎,但丁谧和何晏是死对头,举荐了王黎做侍郎,王弼只能做一个尚书郎。后来王黎病逝,王弼的机会总算来了。第一次见到了曹爽,请曹爽摈退左右,曹爽高兴地照做了,以为王弼是送来如何抓住权柄,打倒司马氏的锦囊妙计。但王弼却对这些政治的勾心斗角毫无兴趣,他谈地是高妙玄理。曹爽怎么会对这些感兴趣呢?于是嗤笑声中,曹爽挥挥手手,让王弼退下了 。从此王弼再也没有机会得到晋升。他应该只适合做学问。
王弼年纪轻轻,为什么会如此聪明和热爱玄学呢?这主要来源于他的家庭。他虽然出生于大家族,但关系非常混乱。他的祖父是原是王凯,因一表人才被刘表看中,做了刘表的女婿。王凯的族弟王粲,有名的建安诸子之一,祖祖辈辈都是名门望族。从小到大得到大儒士蔡邕的赏识。可他因长相太丑,刘表没有看上,随曹操征战孙权的半路上得病去逝了。随后他的儿子也早早死去,从此绝了后。于是王凯把自己的儿子王业过继给王粲,王业生了个儿子,就是王弼。
尽管王弼的家族有些混乱,但书香世家勤于治学的家风,直接影响了少年王弼的兴趣爱好。拥有优质的家庭资源,又勤奋努力,可能还有别的因素……,使得他成为一名天才。
可惜啊!天妒英才,24岁就英年早逝,如纳兰容若一般。也许老天是公平的,给了你超智商、显赫的家族,在别的方面就不一定完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