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古往今来,走过了无数的人类。这几千年来,在史笔留名的廖廖无几,字里行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透露着辉煌岁月,金戈铁马,绵绣文章,但更多的是辛酸血泪,饿殍遍野,仔细扒开看更是残暴杀戮,吃人饮血,真相不堪,不忍直视,然这些竟然是这历史长河之常态,令人唏嘘。历史便是这每个人组成,却又是忽略了每个人,记载最多的是帝王将相,这也是人类善于记载的东西,一部史书便是帝王将相的家族史,唯一可幸的是现代人类都与这帝王将相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而另一部分非帝王将相的人类却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可谓:“五千年来青云梦,
立志加封金銮殿。
朝发新妆暮岁翁,
只为九尺麒麟冢。
幸好人类聪明、智慧,从这些记载中得到了很多的蛛丝马迹,并且贯通了人类历史的脉络,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虽然它带着血斑,泪痕,多多擦拭,化化妆,打扮一下,俨然像一个小姑娘一般,又一次屹立起来了。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么多学问,他把历史放在第一位,可见历史的重要性。
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唐太宗也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一个伟大的帝王政治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谈到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则把对历史的探索提高到了“天人之际”的哲学高度。可见,不论个人还是国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学习历史、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都有助于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我又要强调的是历史虽然带着血泪,带着泪痕,但打扮打扮,还是可以正视它,思考它,研究它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有中国的历史文明没有断裂,绵延至今,这也是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六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大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种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史通》有言:“史官之作肇自皇帝,备于周室。”中国真正详细的历史记载也已有几千年了。这个时间点的记载仅次于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中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读史、撰史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专门的史学研究;商朝的甲骨文中早有“作册史”记录,周朝的金文有“作册内史”的记录。后来便出现了划时代的史书《尚书》、《诗经》、《春秋左传》、《战国策》等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史记涵盖了由黄帝到汉武帝这几千年的历史,又一次把中国历史文化的脉络理顺了一遍,他的写法虽然是纪传体,但内容可圈可点,真实度高,无法掩盖这本史书伟大之处,后来历朝总是会修前朝的历史,一代又一朝,二十四史便出现了。
由此可见,中国的史官制度也是有很早的渊源。漫漫中国史依附着甲骨、青铜器、绢帛、纸张流传至今,给无数志士仁人以思索和研讨。王朝更替,五百年有兴衰,历史的车轮便这么有序的滚动着。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有共同的祖先炎黄,炎帝和黄帝似乎是二个人,又似乎是二个部落,这也是无从考究,姑且就叫炎黄吧,因为我们就是炎黄子孙!
夏商周三个古朝代,最为神秘莫测,也最富理想色彩,因为有很多的不知,加上了厚厚的一层面纱,凭着一些残缺的甲骨文和几尊巨大的青铜器上的金文,无法了解那个时代的真相,而夏朝却是没有文字记载,更何况那遥不可及的虞朝,一切无从知晓。
公元前5世纪,历史性的划时代的璀璨的时期来了,这也是形成华夏文明架构的开始,所幸流传下了九大思想流派,有儒家,法家,兵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
接下来便开始了三大循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911年清宣统帝退位,这2100年的帝制史可分为三个循环周期,每个周期都是约700年。
第一个周期是从秦朝开始,随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便有了魏晋风度。
第二个周期是由隋朝开始,然后是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有了读书人的荣耀,有了唐诗宋词。
第三个周期由元朝开始,随后是明清,直至民国,再一次的文明文化的璀璨。
这三个周期的规律都是由一个短暂而强大的王朝完成乱世的统一,随后便进入了一个长治而且强盛的朝代,逐步由盛转衰,最后再过渡到乱世。
而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学术界并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欧洲历史习惯上有“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史学则一般分为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等。但是要知道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个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简略地说,在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古老的蔚蓝星球上,人类历史已经有几百万年。一般把500万年前至公元前5000年称为“远古时期”或者“史前时期”,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出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古代文明开始出现,中国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这些文明古国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前,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进而步人铁器时代。人类今天所拥有的许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人类社会迎来文明的曙光之后,相继进入兴盛繁荣时期。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爱琴海地区、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占有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亚人的入侵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历史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公元元年左右,罗马帝国建立,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总共控制了大约五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西方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一千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从这时候开始,进入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人类历史也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密切联系的整体。
纵观整个世界及中国历史,大大小小的事件浩如烟海,脉络繁复庞杂,短时间内厘清头绪、全面掌握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我想这个历史脉络尤为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