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教室的墙上多了一个窟窿,这个窟窿很特别,它在三班的后墙,在四班的前墙。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三班的孩子们会趴在窟窿前去瞭望四班,顺便和他们打声招呼;四班的孩子们也喜欢透过窟窿,清晰地查看哪个老师在上课,哪个孩子在下面做小动作。
于三班,他们看到的是四班的正面,而四班只能看到三班的背面。这个关系好乱,我都有些被绕糊涂了。
周一我上英语课时听见有人向我们打招呼“Hi”,我被吓了一跳,这个声音是从墙里面传过来的。有孩子眼尖,立刻发现墙上有一个窟窿,窟窿里看到了三班长青的小脸在晃荡。
竟然还有这么好玩的游戏?这个窟窿本是不存在的,这又是哪位高手开辟出来的新大陆?
孩子们在学习上探究精神不多,但是对于这个窟窿却有很深入的研究,比如传个话,抛个眼神,递个东西……关系立刻亲密起来。
这么好玩,就让窟窿留着吧?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木头桌子上都留有大大小小的窟窿像是艺术品,那时的窟窿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功能就是考试时可以作弊用,现在想想真是可笑。
但是墙上的这个窟窿不能留下,原因很简单,窟窿留着的话,它不会变小,只能更大。
怎么办?拿东西塞着,孩子们一会就抠开了;拿砖头挡着,孩子们会用来防身,流血事件就会发生;用纸粘着,这个主意好,但孩子们会撕烂……他们就是稀罕这个窟窿,孩子毕竟只是孩子。
还有更好的主意吗?那就是等学校后勤处来修理。但在修之前,我们总要做些事情来保护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上午第四节我没课,我突然想到了这个窟窿问题,我喜欢“管闲事”,班主任老师这几天学校任务多,一直处于忙碌中,作为科任老师我们必须要替她们分担一些,做好服务。
拿起毛笔和白纸我很快就画出一枝梅花,这是我最近练习的作业。
开在墙上的花轻轻走进班贴在墙上,三班的窟窿问题解决了。但是四班这边还有一个窟窿,三班担心四班从另一边破坏画,有道理!于是我给四班也画出一个更小的贴上去。
孩子们立刻被画吸引了,他们总是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这个小画在墙上就成了装饰,冬天里的颜色。
老师们问我孩子们会不会把这张画给撕掉,我摇摇头,说不会。我这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我相信他们,他们不会,不敢,更不舍。
孩子们都知道我画国画,平时都向我讨画,虽然我画的不尽人意,但在孩子们眼中却是最好的。
我如果贴上一张纸,他们可能会撕烂,因为他们可以再贴上一张做为掩盖,但是我贴上我画的画,这个价值不一样。
开在墙上的花
问题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但是这个窟窿是谁制造的?这个答案需要留给班主任老师去解答。
孩子们说窟窿不用补了,否则就会破坏掉老师的画,他们更喜欢这个开在墙上的花。
网友评论